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创新型国家建设下的科学共同体:学派、学会建设讨论创新型国家建设下的科学共同体:学派、学会建设讨论 [摘 要]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下,本文以笔者翻译出版的《科学的学派》一书欧洲 300 年科学学派史分析讨论为视角,对科学共同体的重要组织形态——科学学派、科学学会、无形学院、实体科研机构等概念内涵、特点功能、规律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讨论;对我国科学社会建制发育不成熟不完整,科学共同体的学派、学会处于弱势地位,学派、学会对科学创新进展的重要价值和机理作用彰显得不充分等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缕析阐释;对我国加强科技制度的顶层设计、我国建立科学学派制度、加强科学共同体的学派、学会建设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 科学共同体 学派 学会 问题与原因 对策建议 一、《科学的学派》主要内容与特点 “科学本身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概念的相互关系、世界观、对人类和知识的看法[1]”。下面主要介绍一下由笔者翻译、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资助计划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科学的学派》的主要内容。 (一)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权威性 本书由前苏联科学院自然科学与技术史讨论所、德意志联邦科学院科学史与科学组织理论讨论所,5 名院士 38 位专家合作完成的[2]。“领衔主编米库林斯基(С·Р·Микулинский)是前苏联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知名的科学史专家,科学史综合论的创始人,他的学术造诣和科学眼界是世界水平的,这就保证了这部著作的权威性”[3]。前苏联著名科学制造学家雅罗塞夫斯基(M·Г·Ярошевский,本书主编及主要作者之一)的科学“三维观”方法论[4](历史社会动因、个人心理动机动因及学科进展逻辑动因),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罗伯特教授(Root-Bernstein)衡量科学的“四个标准”的方法论[5](逻辑的标准、经验的标准、社会学的标准、历史的标准)要早 11 年,表达得更清楚、简洁。 (二)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视面对学派一般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建构,对欧洲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00 年著名科学学派的案例进行缕析论证 主要阐述了学派定义、渊源、演化,产生进展凋零的逻辑动因、条件、特点、机制、功能、属性、形态、模式与科学综合、分化及传承关系,与科学活动系统、社会建制、科学共同体包括与学会、无形学院、实体讨论机构的关系,与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思想、心理等关系,与学术沟通、学术期刊、国际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