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整体护理体会:献血浆的好处与坏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整体护理体会:献血浆的好处与坏处 文章编号:1004-9231(20XX)08-0401-02 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的进展,临床医务人员及患者对成分输血的认同,血小板的临床需求量不断增长[1],机采血小板以其纯度高、疗效好、输血不良反应少取代了手工采血小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采集机采血小板与采集全血不同,机采时间长,并且需要对捐献者输入抗凝剂,献血过程中容易发生献血反应,所以在血小板采集过程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能否成功采集以及采集成品的质量。我们对献血者进行了有计划、适时全程的整体护理,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XX―20XX 年血小板捐献者 7 657 人次,其中男 3 612�人次,女 4 045人次,年龄 20~50 岁,平均年龄(30±5.7)岁。 2 护理 2 .1 采集前护理 2.1.1 对捐献者进行筛选 要求采血前血小板≥150×109/L�,红细胞压积在 0.36~0.50 之间,体重男≥50kg,女≥45kg,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献全血后满 6 个月,2 次血小板采集间隔时间>4 周。 2.1.2 献血常识和生理知识的普及 预约献血员时告知献血前 1 周不得服用阿司匹林、消炎痛、保太松、布洛芬、维生素 E、潘生丁、氨茶碱、青霉素及抗过敏类药物[2];采集前 1 天中、晚餐应禁食高脂肪食品,当日献血前不得吃油腻食物等,不能饮酒,避开疲劳和空腹。 2.1.3 与捐献者进行沟通 针对献血者对捐献血小板相关知识缺乏这一特点,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①介绍捐献血小板的目的、相关的生理知识,讲解采集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经过,使他们充分了解采集过程及采集意义,为其捐献血小板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②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及献血知识和态度,因人而异进行有效地沟通,讲解仪器的性能和采血用品的安全性为使其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配合血小板采集。 2.1.4 采血环境人性化 为最大程度减少献血员的不适感,要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保持机采室宁静、宽敞、干净,温度适宜。机采室内根据季节的不同和献血员的需求调节室温,保持室温 20~30℃,可调节采血床符合人体生理基本需求保证献血员在献血时躺卧舒适,并配备 DVD 等音像系统及可供献血员随意选择的杂志等 。 2.1.5 优化献血流程,减少等候时间 血站将所有的工作流程安排在同一楼层,同时增加机采机器,使献血员的等候时间缩短,并实行全年 365 天工作制,以方便在节假日前来的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