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台风里的父亲台风里的父亲 蔡崇达 一 晚上 10 点,中风出院的父亲回到家。远远近近的亲戚们第一时间前来探望,每个人都说着自认为能安慰父亲的话,几个女亲戚一进门就抱着父亲哭。 父亲倒是很淡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这不是回来了吗,哭什么?” 折腾到深夜 1 点多,人潮终于散去,父亲这才露出真实、窘迫的样子。住院 3 个月,父亲已经变得有些陌生:由于手术的需要,头发剪短了,背似乎也弯了,说话含混不清,还没说几句就喘。记忆中那个讲话总是很大声的父亲,不见了。 父亲笑着对我说:“没事,再过一个月就可以像从前那样了。”我点点头 ,张了张口,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心里清楚,那是不可能的事了。 “摩托车这么久没开,还在吧?等我好了,再给你买一辆,我载着你母亲,你带着你姐姐,我们一起沿着海边兜风去。”父亲还想回到过去,回到他还是家庭顶梁柱的那个时候。 在父亲刚回家的那几天,所有家庭成员似乎都意识到,自己是在配合着演一出戏码,主旨是传达一种乐观,一种对彼此、对未来的信心,然后揣摩各自的角色和准确的台词。 母亲是个坚毅的女人,父亲大小便在床上时,她笑着说:“你看,你怎么像小孩了?”自己仓促地笑完,便转身出去黯然地处理床单。这个笑话很不好笑,但她必须说。说完之后,一个人去看守那个已经停业很久的加油站——那是全家人的生计。 姐姐是个乖巧的女儿,一直努力履行职责:喂父亲吃饭、替他按摩麻痹的半身、帮母亲做饭。 而我,我知道自己应该是准一家之主了。要察觉这几个人的各种细腻表情,以及表情背后的真实心境,然后准确地分配精力,出现在他们身边。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二 父亲以为自己找到康复的方法了。 有一天晚上,他兴奋地拉住我讲,他明白了,自己的左半身就是脉络不通。“只要我不断活动,我身体的另一半会活过来的。” 他第一天试验从家里走到弯道市场需要多久,可是走到后来不及回家吃午饭,最后是我们三人兵分三路,终于在不远的拐角处找到了他。我走过去大概20 分钟,却是他一早舍命挪动 6 个小时的结果。他却觉得这是个好的开始。“起码我知道现在的起点了。”他说。 第二天,他的方案出来了:早上 8 点出发,走到小巷的尽头折返回来,这样他可以赶在 12 点回来吃中饭。吃完饭,休息 1 小时,1 点半出发,走到更远的弯道市场,可以在晚上 7 点钟赶回来吃晚饭。晚上则是在家里,坚持站立,训练抬左脚。 每天晚上大家都会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