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合理取舍,让音乐课堂更高效合理取舍,让音乐课堂更高效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在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中,“有舍方有得”亦体现得十分突出。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取舍”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与思考,恰当选择、合理取舍,以少而精的教学猎取更多的收益。 一、教学目标的合理取舍 (一)课前预设时的取舍 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合理,教学目标的合理取舍,应是教学设计考慮的重点。 例如,人音版第四册第三单元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就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来说,学生在学唱歌曲中应掌握两个方面:一是掌握切分节奏;二是掌握换气记号。虽然新课标中提倡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但老师应立足所教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学生情感特点和认知特点,引领学生去解决重点。纵观全曲,切分节奏贯穿始终,使得歌曲情绪更加活泼欢快、充满情趣,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我将重点引向掌握切分节奏,积极引导学生向这个主题靠拢,因为这也是站在作者角度理解其用意,也是教材的人文价值所在。 (二)课堂生成时的取舍 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情况是很复杂的,教学本身是一个流动的、开放的空间,是师生互动,共同创生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应是预设目标加上生成目标。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往往体现在生成性目标的产生过程中,因此生成性目标不能具体预设,只能在宏观上有所准备,在课堂上灵活调控。 二、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认为给学生的知识点与技能技巧越多越全越广越好,习惯于铺天盖地的教法。一首歌曲从节奏训练、视唱乐谱,从力度表现、歌词创编以及拓展训练,不一而足,面面俱到,生怕漏了这点,忘了那些。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殊不知,这其实是很不科学的,甚至会抑制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一)以教材为基础确定教学内容 例如,一位老师执教《蜗牛与黄鹂鸟》一课,识读节奏这一教学环节中这样设计:出示节奏卡片——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出节奏——拿出座位下的圆型卡片以示鼓舞——将卡片背面的节奏读一读——读准节奏后赢得卡片。学生兴趣盎然,教室充满了识读节奏的声音。接着又让学生交换卡片,换到新卡片的同学也要把背面的节奏读一读。从表面上看,学生识读节奏的积极性很高,教室里充满了学习氛围,但追溯卡片上出示的节奏,虽然在歌曲中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