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唐代的“文学”职官唐代的“文学”职官 王娟 摘要:唐代“文学”职官可分为州府“文学”、幕府的“太子文学”、中央“文学”。州府“文学”是由县升州,再由吏部考察而选拔的,幕府的“太子文学”乃府主奏授,中央“文学”可因名而授、因试(选)而授、因荫而授、因荐而授。作为初授之职、教授学生的“文学”职官地位较低,亲近皇权、参加政治的“文学”职官地位较高。中央的“文学”职官除了雠校典籍、侍从文章,还在作为顾问、修撰史书、侍读讲学、推举人才等方面发挥作用。 关键词:唐代“文学”职官;“太子文学”;“州府文学” “文学”这一词有多重含义,王利器先生在《文学古义今案》中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文学之科、文学之职、文学之人。他认为汉代以前就有“四科”之说,后人据《论语》四科而施于有政。[1]笔者认为,“文学”之科,其一,“文学”曾是孔门“四科”之一,《论语·先进》篇:“文学,子游、子夏”,[2]其二,又可以指取士科目,如汉武帝为选拔人才特设贤良文学科目。“文学”之人,偏指具有辞章修养的人,在经学繁荣的汉代,“文学”还兼有博通经学、学问渊博的涵义。“文学”之职,指早在汉代已有的“文学”职官名称,其置于州郡及王国,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魏晋以后又有“文学从事”之名,延及唐之“文学”,其形式更加多样,内涵更加丰富,特色更加鲜亮,目前学界讨论尚属空白,本文拟就唐代的“文学”职官作为讨论对象,考察其概况。 一、“文学”职官的设立 “文学”职官前代有之,“太子文学”的设立则较晚,《唐六典》云: 汉时郡及王国并有文學,而东宫无闻。闻魏武置太子文学,(注云:魏武为丞相,以司马宣王爲文学掾,甚爲世子所亲信。)自后并无。至后周建徳三年,太子文学十人,后省。龙朔三年,置太子文学四员。属桂坊。桂坊废而属司经。开元中,定制为三员,掌侍奉。分掌四部书,判书功事。[3]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唐六典·司经局》云:“文学三人,正六品下”,[4]其注云:“魏置太子文学。魏武为丞相,命司马宣王为文学掾,甚为世子所信,与吴质、朱铄、陈群号为太子四友。自晋之后不置。至后周建德三年,置太子文学十人,后废。皇朝显庆中始置。”由此可知“文学”这一职官汉代的王国和郡都有设立,似乎是一个地方性的职官,到了魏武帝时,中央才以司马宣王为“太子文学”。刚开始“文学”就是太子的亲信,类似于太子的“友”。 《新唐书》提到过关于“文学”职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