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在新理念下如何培育学生“新”能力在新理念下如何培育学生“新”能力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应有新要求、新目标、新起色,因此学生也应当有新能力、新变化。如何在新理念下培育学生的“新”能力,便成了当前阶段学校与老师非常关注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新理念;微课堂;案例 一、 做好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教学设计是老师开始教授新知的重要过程,也是老师备课的必经步骤。老师只有做好教学设计,才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数学计算能力。 例如,老师在讲授“分数乘法”这一课时内容时,可以将其分为四部分来讲述:第一部分,老师先从复习整数乘法开始,引导学生从整数乘法出发理解分数乘法,可先列出 6×4=?5×4=?这时学生可以根据乘法口诀算出 24 与 20的答案;第二部分,老师可逐步深化讲述分数相乘的含义并进行提问:“四个人都各吃了半个月饼,那么请问一共吃了几个月饼?”小学生既可以根据四个12 相加的方式得出最后的答案 2,也可以结合本章知识,运用 4×12 的乘法运算得出答案;第三部分,老师可继续引导学生尝试计算 5×14=?3×15=?经过一番引导性的计算后,帮助学生从中理解分数相乘的技巧,即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分子相乘;第四部分,老师可在最后布置有关分数乘法的作业,强化训练,同时要求学生在正式讲课时将作业完成并提交。老师实际上也是根据上述的步骤进行教学,确实大多数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了大的提升。由此可见,老师提前做好教学设计,不但有利于让学生全面理解教材内容,而且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二、 采纳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老师可采纳案例教学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亲身讲述案例或问题,即通过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来加强他们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 例如,“圆的周长”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计算圆的周长 ,同时能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首先可讲述一个具体案例:“小明在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操场上跑步,操场是一个圆形,已知半径是 64 米,小明跑了两圈后认为自己跑了多少米?”留出 5 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仔细思考。五分钟过后,老师可邀请一位学生上台来讲述解题思路,学生甲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并回答:“根据我们上节課学到的周长公式 C=2πr,将 r=64 代入这个公式中,同时一定要注意小明是跑了‘2’圈,由此可以列出公式 2×2×64π=256π。”老师可带头为这位学生敢于上台亲自授课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