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是FD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因此发射端与接收端会同时运作,故需要 Duplexer,将发射与接收的讯号路径作隔离,如下图[1] : 1因此,Duplexer的isolation,就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1],若Duplexer的isolation不够,加上WCDMA 之发射端与接收端会同时运作的特性,便会产生Tx- Leakage[1]。 当Tx Leakage 很大时,若LNA 的P1dB 不够大,则会使 LNA 饱和,此时LNA的Gain 不再固定,而是会变小,该现象称之为 Desense。 2若接收讯号的Gain 降为零,即接收讯号经过LNA 时,完全不会被放大,则有可能被Noise Floor淹没,此时称该Rx 讯号被阻塞(Blocked)。 另外,由于具备了低成本,低复杂度,以及高整合度,这使得零中频架构的接收器,在手持装置,越来越受欢迎[2]。而零中频接收器中,RF 信号频率与 LO 信号频率相同,因此最后降频待解调的讯号,为直流讯号,会座落在频域上频率点为零之处。 3而由于DC Offset,也是非线性效应之一,因此若LNA 的P1dB 不够大,则Tx Leakage 可能会使LNA 饱和,产生DC Offset,进而干扰降频后待解调的讯号,导致BER 升高。 而由[3]可知,因为 Mixer 处理的讯号,是经过 LNA 放大后的讯号,因此其 P1dB必须比 LNA 更大,否则即便 LNA 的线性度够,但若Mixer 的线性度不够,一样会有 DC Offset[1]。 因此在 WCDMA 的接收测项中,有一项为 Maximum input level,便是在测接收端的最大承受输入功率(且 BER 不得大于0.1%),藉此以衡量接收电路的P1dB。 4若LO与LNA以及Mixer 的隔离度不够大,会产生Self Mixing,而Tx Leakage可能会透过Self Mix ing的方式,导致DC Offset,干扰降频后待解调的讯号[1]。 另外,若LNA的IIP2 不够,则会有 IMD2,座落在直流附近,最后再经过Mixer,干扰已降频为直流的讯号,导致解调失败[1]。 5而如前述所言,Mixer的线性度必须比LNA更大,因此即便LNA的IIP2 够大,但若Mixer的IIP2 不够,依旧会有IMD2的问题。 虽然 Tx Leakage与接收讯号的频率不相等,基本上 IMD2不会正好座落在直流处,但由[1]可知,其 IMD2的带宽,是讯号的两倍,因此一样会干扰降频为直流的讯号。 6DC Offset与IMD2 之所以成为零中频架构的难题,在于它们会座落在频谱上为零之处,或其附近,很难滤除,因此若要抑制,只能靠后端的基频电路,以及校准,将其DC Offset与IMD2 抑制下来。如[5]的设计中,其接收器的基频电路,便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