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影响消费胶卷和相纸的措施 一、案情介绍 1996 年6 月13 日,对影响进口胶卷和相纸(以下简称胶卷)的经销、许诺销售和国内销售的日本法律、规章和要求,美国提出磋商要求。美国声称,日本政府通过这些措施给予进口胶卷较差的待遇,违反了GATT1994 第3 条和第10条。美国还声称,这些措施使美国的利益受损或丧失(非违反性要求)。1996 年9 月20 日美国要求设立专家组。1996 年10 月16 日,专家组设立。专家组裁定:美国没有证明美国引述的日本“措施”(无论是单个还是集体)使23.1(b)意义上的美国利益丧失或受损;美国没有证明美国引述的日本经销措施授予进口胶卷GATT 第3 条第4 款意义上的较差待遇;美国没有证明日本违反GATT 第10 条第1 款公布一般适用的行政裁定。专家组的报告于 1998 年3 月31 日分发,DSB于 1998 年4 月22 日通过了专家组报告。 1、基本事实 (一)日本的胶卷和相纸市场 本争端涉及进口消费品胶卷和相纸(以下统称胶卷)在日本的经销。 日本对胶卷的约束关税和适用税率的历史情况如下: 胶 卷 相 纸 黑白 彩色 黑白 彩色 肯尼迪回合前(1964) 30%* 40%* 25%* 40%* 肯尼迪回合 (1967) 15.0% 40%* 12.5% 40%* 东京回合 (1979) 7.2% 4.0% 6.6% 4.0% 乌拉圭回合 (1994) 免税 免税 免税 免税 直到 1970 年至 1972 年,黑白胶卷一直是日本使用的主导产品。之后主导产品是彩色胶卷。今天彩色胶卷占日本整个消费品胶卷市场的97%,黑白胶卷仅占 3%。 日本的胶卷市场有四个供应商,国内两个,国外两个。国内的两家分别是富士和柯尼卡,国外的两家分别是美国的柯达和德国的爱克发(Ag fa)。 美国提出,外国的胶卷制造商通过其全资的当地销售机构来经销全部胶卷。三分之二的柯达胶卷卖给了零售商,9%卖给了所谓的二级批发商,剩余的通过与柯达关联的洗印厂。爱克发的当地附属机构销售了90%的胶卷给零售商,其余的卖给了二级批发商。富士将所有胶卷卖给了主要的批发商,批发商再通过地区二级批发商销售。8%通过洗印厂,其余的直接卖给了零售商。柯尼卡通过曾经是独立的照相器材批发商的销售附属机构销售。 根据日本和美国提出的证据,日本的零售商分为三个种类:第一类是传统的照相器材商店,主要销售胶卷、相机和附件,这种商店大约有3 万家,销售量占日本市场的一半;第二类是一般的商品商店(包括超市、百货、药店和便利店),约有7 万家,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