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线照片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发表者:冯建忠 一、X 线照片影像的形成 1. X 线照片影像的特性 X 线透过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对 X 线的吸收、散射而减弱,透射线仁按原方向前进(散射线不形成影像),作用于屏-片体系,经显影加工后,则形成了密度不等的X 线照片影像。 X 线照片影像的形成,是利用了 X 线具有得穿透、荧光、感光等特性,以及被照体对 X 线吸收差异的存在。 2. X 线相片的影像构成 X 线相片影像是 X 线诊断的依据,医生通过对照片的观察,对构成这幅影像的点、线赋予一定的内容,并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就是诊断。对此重要的是,什么样的点和线可以在 X 线照片上显示出来,并能为人肉眼所识别,这就是医生最关心的影像细节的微小变化。因为它是疾病早期诊断得征象,X 线照片影像的质量问题,实质上指的就是微小细节的信息传递问题。 概括的讲,影像细节的表现主要取决于构成相片影像得四大要素:密度、对比度、锐利度及失真度。前三者为构成相片影像的物理因素,后者为构成相片的几何因素。 二、X 线相片影像的密度 (一) 定义 密度为胶片乳剂膜在光的作用下致黑的程度。已曝光胶片经冲洗后,还原的银颗粒沉积在胶片上,这种银颗粒对光起吸收和阻挡作用。银颗粒越多,阻挡的光线越多,透过的光线就越少,照片越黑。反之,银颗粒越少胶片越透明。因此,密度可以根据透光率和阻光率来测量。密度通常以 D 表示,入射光强度为 I,透射光强度为 I。透光率为 I / I。,阻光率为透光率的倒数,即 I。/ I。 所谓密度(也称黑化度、浓度),就是阻光率以 10 为底数的对数。D=IgI。/ I 如透光率为 1/10 阻光率为 10,密度则为 1。透光率为 1/100,阻光率为 100,密度则为 2.。 照片密度可以通过光学密度计来测量,一般地说,适合诊断的密度范围在0.25~ 2.0 之间,借助强光灯可以提高识别最高密度得能力。 (二) 密度与感光效应的关系 感光效应是 X 线对胶片得感光作用,而密度是胶片对感光效应的记录。与感光效应有关的因素如下。 X 射线的因素:管电压(Vp)、管电流(A)、照射时间(t)、焦-片距(D。) 照片因素:照片的感光度(S)、增感纸的感光率(V)。 被照体本身因素:厚度(T)、密度(a)及其构成物质的原子序数。 冲洗因素:显影时间、温度等。 以上因素,可归纳为一个公式:感光率 E=(Vp)n.A.t.S.V/(D)2.(T)a 在正确曝光下,密度随着感光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