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21.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 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课件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学生读,谈体会。 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 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2.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3.出示【课件 3:课题】(板书第一则的题目:伯牙鼓琴) 学生齐读课题。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哉 巍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 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画停顿。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绝弦”的意思。 (预设答案:再也不弹琴了。) 2.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预设答案: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从“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 5.预设交流 (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