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重点知识点整理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p 22: 问题: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内容:1.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理论的意义p 24: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社会生活实践性的表现 p 27: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所有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意识的能动作用 p 29: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p 30: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物质性的表现 p 33: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联系得普遍性的含义p 35: 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p40: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