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共6 页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一阶段身心快速发展,思维逐渐发展,各种能力逐渐形成。因此,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教师要在教学中灵活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培养学生认真、专心的习惯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要求严谨精确的科目,在学习的过程中涉及了大量的数字、符号、计算、数学等,这就对学生的能力和态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学生要认真、专注。这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如果学生马虎、分心就会出现比如弄错符号、小数点,看错数字等错误,导致最后的成绩不佳。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而要想使学生专注听讲,教师必须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他们生性活泼,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自制力差,喜欢一些有趣的具体的东西。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困难。因此,教师要采用一些教学手段,将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第 2 页/共6 页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这也是很多学生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由于在书写的时候不专心,不仔细,一些学生往往会将 6 看做 9,把 2 看做 5,把 1 看做 7,导致后面的所有步骤都是在错误的基础上进行,产生的失误让人可惜。因此,教师要对此有针对性的措施督促学生进行改正。比如可以和学生们讲一些例子:我借你 9 百块钱还你 6 百块钱可以吗?我把你的成绩 79 写成 19 可以吗?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不断的进行改正,进而培养学生认真专心的习惯。二、培养学生独立、合作的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自身基础知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和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现代教育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学习习惯,使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得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