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河流第一节河流知识体系一、河流、水系和流域(一)河流的分段和纵、横断面(二 )水系和水系特征(三)流域和流域二、河流的水情水情要素:水位、流速、流量、水温与冰情、泥沙、矿化度三、河川径流(一)河川径流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 二 ) 产汇流计算(三)河川径流的变化(时变性、变化表征)(四)特征径流(洪水和枯水)四、河流的补给(一)雨水补给(二)融水补给(三)湖泊水补给(四)沼泽水补给(五)地下水补给(六)人工补给五、河流水源的定量估算六、河川的利用和改造七、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一)河川径流的形成与影响因素1.河川径流的形成概念: 河川径流是指降落到流域表面上的雨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川,最终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形成阶段:降雨径流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降雨阶段(2)流域蓄渗(停蓄)阶段(3)坡地漫流阶段(4)河槽集流 (河网汇流 )阶段降雨扣除损失之后,剩下的部分称为净雨,在数量上就等于它所形成的径流深。在我国常称净雨量为产流量. 上述过程为降雨转化为净雨的过程 , 称为产流过程。注意:净雨和它形成的径流在数量上是相等的, 但二者的过程却完全不同, 净雨是径流的来源, 而径流则是净雨汇流的结果; 净雨在降雨结束时就停止了, 而径流却要延长很长时间。产流模式决定产流的气象条件是降水,流域条件主要是土壤缺水量和下渗能力。几种条件的不同组合决定不同的产流模式. 第 1、2 两种模式都不会发生洪水,习惯上称第 3 种模式为“超渗产流” ,第 4 种模式为“蓄满产流” ,所谓蓄满是指含气层蓄满到了田间持水量。1)坡地汇流过程坡地汇流分为三种情况: A.坡面流 : 超渗雨满足了填洼后产生的地面净雨沿坡面流到附近河网的过程, 称为坡面漫流。坡面漫流是由元数股彼此时分时合的细小水流所组成, 通常没有明显的固定沟槽, 雨强很大时可形成片流。 坡面漫流的流程较短, 一般不超过数百米, 历时亦短。 地面净雨经坡面漫流注入河网 , 形成地面径流。大雨时地面径流是构成河流流量的主要来源。B.表层流径流 : 表层流净雨沿坡面侧向表层土壤孔隙流人河网, 形成表层流径流。 表层流流动比地面径流慢 , 到达河槽也较迟, 但对历时较长的暴雨, 数量可能很大 , 成为河流流量的主要组成部分。表层流与地面径流有时能相互转化, 例如 , 在坡地上部渗入土中流动的表层流, 可在坡地下部流出, 以地面径流形式流入河槽; 部分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