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教育》让我享受到职业幸福 承德县二中 高雅洁 一年来,拜读《人民教育》已成为我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内化过程中促进了我教育理念的转变和自身专业的成长。 我热爱着我所从事的职业,是我将职业视为事业孜孜追求而不倦的原动力,从中我也感受到职业带给我的幸福。如学生亲昵的围坐在我的身边谈天说地倾吐心声,真诚的对我嘘寒问暖,展开一封封充满感激的学生来信或短信等都令我溢满泪花。但当我反复咀嚼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儒德教授《教师的幸福在哪里》一文时,才感到以前我对职业幸福理解的肤浅,这篇文章给了我荡涤心灵、启迪心智的愉悦,启发了我对职业幸福的深深的思索,获取了饱有持久的职业幸福的源泉。 结合教师的职业特点,培育自己的幸福 原来总以为作为一名教师教出好成绩,获得领导和他人的认可,自己得到职称和岗位上的升迁就是幸福。可是这些预期实现后涌动的幸福感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也就只能变为回忆时的沾沾自喜,并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化,这是因为我没有把握住教师职业幸福的真谛。 《教师的幸福在哪里》一文中指出:“幸福是快乐与 2 意义、现在与未来、爱自己与爱他人等各种要素和谐共生的结果。” 幸福教师的人生必须既是快乐的又是有意义的。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认同自己的身份与职业,就会在教育教学的事情中找到意义,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感受到“真我的呼唤”或者使命感,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外在标准,迎合他人的期望。其实我本身就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并且很热爱自己的职业。面对一双双充满渴求的眼睛,怎能不激起一名教师培育合格人才和建设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呢?教师应该将为国育人做为发自心灵的召唤,变为自己崇高而自觉的追求,而不再是政治式的口号和堂而皇之的官话。快乐与意义会令每一位教师的内心涌动着不竭的热情与动力,每天都能以高昂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认识的提升激励着我以饱满的热情,风趣的语言,积极的情绪去传授知识,感染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流程,走进学生、走进文本,并且感情还特别投入,有人说我的教学风格属于“情感派”,我也乐此不疲。将课堂变为一块巨大的磁石,学生也特别喜欢上我的语文课。我与学生之间,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其乐融融。因而工作中充满快乐,内心的召唤使我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事业伟大的意义联系在一起,因而我永久幸福。 幸福型的教师既追求人生的目标,又能享受过程中的快乐,试图平衡当下过程的快乐与未来结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