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及对策》课题结题报告 兰州市第八十六中学 刘克智 一、课题的提出 问题的背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的语文课堂教学变的沉寂起来,学生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热度不高,往往会出现不回答问题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有些学生极少主动发言,其中有学优生也有学困生。经过调查发现,学生不愿发言主要有一下原因: (1 )提问的问题太深,学生难以理解,无法回答; (2 )提出的问题目的性不明确,逻辑性不强,学生难以理解; (3 )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表述不清楚,学生不能作出正确判断; (4 )提问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考虑; (5 )提问时教师态度过于严肃,学生情绪紧张: (6 )学生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不注意听讲,没有思考,无法回答; (7 )害怕回答错误被老师、同学取笑,不愿回答; (8 )性格内向、胆小,不愿回答; (9 )不想让同学指责为爱出风头; (1 0 )有抵触情绪,即使知道也不愿回答。 二、课题研究意义 1 、探究并解决学生不愿发言的心理原因,去除学生发言的心理负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2 、鼓舞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勇气,教会学生发言的技巧,增强学生课堂发言的信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4 、培养学生心口一致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1 、目标: 找出学生不主动发言的原因,然后将日常教学与心理辅导相结合,鼓舞学生发言的勇气,消除学生发言的顾虑,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踊跃发言。 2 、内容: (1 )解析学生的心理,去除学生的心理负担,鼓励他们多发言,逐渐使他们乐意上课主动发言,培养健康的学习心态 (2 )提高学生发言的兴趣,教会学生组织语言的技巧和方法,使他们能够以口述心,逐渐养成积极发言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题实施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的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教育调查法:在日常教学中多与不愿发言的学生及与他们要好的同学交流,通过访谈、问卷等调查方式来正面和侧面探悉这些学生的心理 行动研究法:对不愿发言的学生按照具体情况对待,对于学优生,通过谈心等方法指出学生不屑于发言的思想的错误,并告诉他们养成积极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好处;对于学困生,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使他们的成绩进步,同时予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