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圆柱与圆锥》单元分析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数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包括圆柱与圆锥两个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与长方体的学习一样,本单元也是从图形的认识、表面2 积、体积等认识立体图形的几个角度安排学习内容,具体通过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四个教学活动展开。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本单元不仅是学生掌握圆柱与圆锥相关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积累研究图形的活动经验和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还是渗透“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类比”主要体现在认识立体图形与认识平面图形有关知识与方法的类比,也体现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与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类比。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圆锥的活动,沟通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科书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经验,安排了观察与操作的内容,通过操作与想象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知识,促进学生认知上的升华,并在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在“面的旋转”的学习中,教科书通过创设情境和操作活动两种方式,引导学生3 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教科书先用多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如用“风筝”引导学生感受“点的运动形成线”;用“雨刷运动时的情况”引导学生感受“线的运动形成面”;用“转门”引导学生感受“面的运动形成体”。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又设计了一个实践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结合空间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圆柱、圆锥等几何体的形成过程,沟通面与体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重视引导学生开展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积累活动经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