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洲民风民俗调查VIP免费

新洲民风民俗调查_第1页
1/3
新洲民风民俗调查_第2页
2/3
新洲民风民俗调查春节风俗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下午到晚上是小年夜饭,方言说的“接祖人”,就是祭拜先祖,然后从二十六日到大年三十上午随便那一天都可以作为团年饭,大年三十晚上就是除夕夜,晚上十一二点左右就是到外面”出行”,在家门口放鞭炮然后就是祈福求财。(农历一月一日)大年初一在自己村拜年,从初一到初四就是到亲戚家拜年,接着是初六开始玩龙灯,十三夜晚起到十五小孩子每天晚上玩灯笼。到了十五就是方言说的“送祖人”,就是把接回来的祖先送回去的意思。早上一大早,送了“祖人”,便上祖坟,挂纸、放鞭炮、往坟上添土。节日风俗旧街花朝节最迟起源于南宋淳熙年间,于每年的二月十五至十八在旧街河滩举办,迄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每年花朝日的清晨,吃远元宵的人们,明清之际,邻县黄冈之大崎山、贾庙乡、淋山河、铁冶等地农民也慕名前来赶会,来时顺带些竹木器出售。武汉、黄陂及安徽的宿松、太湖人也闻汛而来,他们顺带的是铜器和铁器。民国期间,江苏的绸缎,湖南的湘绣,皖豫的木耳、香菇……都来旧街赶会,使整个花朝会充满了物资交流的色彩。会期也根据需要,由二月十五一天改为由十四至十六三天。由于增加了物资交流、群众文化活动等新内容,旧街花朝会以其新的魅力,吸引着四方游客,八方商贾。庙会期间,游人如织,商贾如云。山货土产,琳琅满目,会址亦由大庙内外改到空旷的河滩上。交流场里,叫买叫卖、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场上还搭起戏台唱戏助兴,测字摊、茶摊、小吃摊一应俱全。游人商贾无不各取所需,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新洲饮食风俗习惯自古以来,新洲日常饮食与待客宴席古今城乡各不相同。旧时乡村主食以大米、麦面为主,腌菜以酸菜、酱萝卜、大蒜、腐豆腐等为主,鲜菜以青菜、萝卜、豇豆、蛾眉豆等为主,待汤以“漂元”、“鱼掺”炒瓜子、花生、冻米、炸鸡蛋为主,第1页共3页酒席多在家开设;今时乡村饮食多沿用旧习。旧时城镇居民以稀饭、干饭为主,腌菜与旧时乡村相仿,鲜菜以青菜、萝卜、土豆、藕以及豆腐、捆几等豆制品为主,待汤与旧时乡村相似,日常三餐在家里安顿,宴席也大多在家置办,旧时城镇殷实家庭待客及酒宴均上餐馆消费;现在城镇居民早餐多在家吃,以粥为主,搭配馒头、油条等早点,也有在快餐店消费的,以热干面、面条、粉丝、粥为主食,面窝、小笼包、豆浆、牛奶等为辅食,中午鲜菜品种繁多,荤菜多有猪耳、鸡腿、捶鱼、牛肉片等,汤菜有筒子骨、排骨汤等;现在城镇居民有在家烧菜待客,再上餐馆弄上二三个荤菜的,也有的人家干脆上茶座、餐馆款待宾客;如今城里人婚丧喜庆宴席往往在家置办,特别是丧事席尽量安排在家宅,这些宴席大多请城里的专业厨师担任大厨,价廉物美,乡村食客吃的舒坦实惠,颇受大众家庭的青睐。旧时殷实人家早餐吃粥,贫困人家吃糊糊(俗称搅耙)。腌菜是旧时农家早晚餐的必备菜。腌菜又叫“长脚菜”,春夏秋冬不断,春季腌芥菜、雪里蕻和紫云英;夏季腌黄瓜、架豆、大蒜和白花菜;秋季腌豇豆、蛾眉豆和辣椒;冬季腌酸菜(即白菜)、萝卜。还有酱萝卜和腐豆腐也是新洲农家早晚餐常用的菜肴。光杆子“酸菜”,城乡每家一年腌制一二百斤,吃了陈菜接新菜。旧时双柳人还腌臭瓜皮,这种食俗沿用至今。旧时农忙时节吃麦耙、烙饼。旧时中餐吃干饭,农家多以萝卜、白菜焖饭。旧时农家夏天吃“发耙”、“擀面”或“黄瓜汽耙”。晚餐吃中餐的剩饭或粥、“烫饭”(剩饭、搅耙和菜煮的稀饭)、搅耙、擀面带烧糍耙。晚餐不是主食,大人主张孩子不多吃,吃多会屯食,徐古潘塘将晚餐叫做“点心”。旧时农妇常让丈夫小孩吃饱,自己吃剩的,剩的多多吃,剩的少少吃。农忙季节,农家一日六餐,以油饭、面条、鸡蛋、油圪塔、绿豆汤、西瓜等“过早”、“过中”、“过下”。旧时双柳人爱吃干饭和锅巴粥。农村体制改革后一日三餐依旧,晚餐再不是粥,而是干饭、面条,面条多为“机器面”、油面,手工擀面较少。现在没有人再吃搅耙了。捶鱼是旧时新洲普通农家逢年过节的必备佳肴。今时,乡村日常饮食多沿用旧习。第2页共3页旧时,城镇居民早餐吃馒头、稀饭,或者稀饭搭配油条、面窝,咽腌菜。腌菜也是旧时城镇居民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新洲民风民俗调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