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課本》初集第二冊忠篇 一、【龍逢極諫】 龍逢諫君。深謀遠慮。冀其少悛。立而不去。 【原文】 夏桀、暴虐。滅德作威。矯誣上天。流毒下國。諫者輒死。關龍逢進諫曰。古之人君。愛民節用。享國之日長。今王用財若無窮。殺人若弗勝。人心已去。天命不祐。亡無日矣。盍少悛乎。不聽。龍逢立而不去。桀怒。遂殺之。 夏桀鑿山穿陵。諫者輒被殺。耆老或諫。桀又殺之。又見籙書云。亡夏者桀。於是大誅豪傑賢者多出奔。龍逢繼起而為最後之極諫。冀君少悛。桀終不悟。怒而殺之。宜乎天變地崩。翌年卽亡其國矣。 【白話解釋】 夏朝的末代皇帝。單名叫做癸的。因為他最喜歡多殺人。所以人家把他一箇諡法。叫做桀的。他的做人是非常的暴虐。並且滅除了道德。專憑着一己的主意作威作福。對着上天説出種種的妄言妄語來誣蔑。對着自己所屬的諸侯國裏。流毒横行到極點。倘然有人去勸阻他的。他必定拿來處死。那時候有一箇大忠臣。叫關龍逢。進了一番勸諫的話。説道。古來的皇帝。愛惜百姓。節省自己用度。所以能夠長久做着國裏的君主。現在你君王的用度沒有限制。殺人不眨眼。天下的人心已經不向你了。那天命自然也不保佑你。這國家的滅亡是很容易的了。你何不稍稍改過一些呢。桀王不肯聽他。關龍逢立着不肯出去。桀王大大的生了氣。就把他殺死了。 二、【比干死爭】 比干强諫。盡其忠誠。紂王淫泆。遂以死爭。 【原文】 殷比干、為紂少師。見紂淫泆。歎曰。主暴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君有過而不以死爭。則百姓何辜。乃强諫。紂怒曰。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遂剖而視之。武王伐紂。封比干之墓。 姜履曰。忠臣不畏死。以仁存心也。比干諫而死。孔子與微箕二子同稱為三仁。夫仁也者。使人身名竝全。微子是也。使人愛身而後名。箕子是也。使人殺身以成名。比干是也。錄其諫死之忠。以覘其仁。 【白話解釋】 殷朝的末代皇帝。名字叫受辛。因為他十分殘忍。除滅正理。所以大家送他一箇諡法。把他叫做紂了。那時候紂王的叔父名叫比干的。在紂王的身邊做着少師官。看見紂王這樣的荒淫游佚。歎氣着説。皇上暴虐得這箇樣子。不去勸諫。那就是不忠了。為了怕死。不敢説話。那就是不勇敢了。皇上有了過失。就去勸諫。不用我勸諫的話。那末就死。這纔是忠到極點的。皇上有了過失。做臣子的不用死去力爭。那末這一班百姓。究竟有什麽罪呢。於是比干就到紂王那兒去强諫。紂王生氣着説。吾聽説聖人的心上有七箇竅。就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