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基于 BIM 技术应用优化和改进信号机房布线工艺的讨论基于 BIM 技术应用优化和改进信号机房布线工艺的讨论 周奇鹏 摘 要:在地铁信号室内机房的综合布线施工中,对于布线的技术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高效、高质量、高标准的施工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是信号机房室内综合布线工程面临的关键问题。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的 3D 可视化功能构建地铁信号室内机柜设备和电缆的 3D 模型,并结合可视化室内机柜设备布局的三维模型和二维 CAD 设计图,从而弥补以往缺乏三维视图的缺点,以提高图纸阅读效率。通过碰撞检查优化布线方案,以减少在综合布线施工阶段可避开的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使信号机房布线工艺实现标准化,从而达到优化室内布线的目的。 关键词:BIM 技术;信号室;综合布线施工;可视化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地铁等轨道交通中持续的大力推行,地铁信号工程建设中的信息化也是必定的趋势。传统的信号机房布线依据的是二维 CAD 设计图纸和现场施工人员的经验,此种施工方式易出现人为因素造成的“错、乱、漏、碰”问题。为了克服传统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在广州地铁十八号线信号机房布线施工中使用 BIM 技术建立模型,将二维 CAD 设计图转变成三维立体模型,利用三维可视化的优点做到提前对信号机房的布线进行规划,达到标准施工、布线合理、工艺美观和一次成型的效果。 2 广州地铁十八号线工程概况 广州轨道交通十八号线起始于南沙万顷沙枢纽,终止于天河广州东站,线路全长 61.3Km,均为地下线;全线共设车站 9 座,其中换乘站 8 座,平均站间距7.6Km;最大站间距 26.0Km,为横沥至番禺广场站区间;最小站间距 2.3Km,为石榴岗至琶洲西区区间。线路在广州东站北侧预留远期向北延伸条件。其中信号关键设备机房共计 26 个,面积约 2,354.39m2。 3 施工难点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在传统的信号机房集成布线设计中,二维设计结果的主要缺点是无法可视化,只能通过颜色,线条,图标,块和说明文字等抽象信息来表示。由于不够清楚,再加上施工人员专业素养的差异,在广州地铁十八号线的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3.1 设计到现场施工存在误差 传统的室内信号综合布线项目的建设主要基于设计单位提供的 2D 平面图。 施工人员对图纸的理解不能与设计师的 3D 设计理念完全一致。在构建三维布线时,信息的传输已经经历了两次第二维和三维信息的转换。 由于设计和施工信息的传递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