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者之文与主体形塑

学者之文与主体形塑_第1页
1/6
学者之文与主体形塑_第2页
2/6
学者之文与主体形塑_第3页
3/6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者之文与主体形塑学者之文与主体形塑 我最初知道杨波写散文,是通过他“如是而已”的微信公众号,在工作闲暇之余,背靠床头,间或打开,在灯下细细品读,觉得他的散文写得很有味道。有次开会聚在一起,我与杨波沟通阅读感受,大意说他的散文写得不温不火,典雅有致,大有汪曾祺遗风。我这一说,竟让他有些手足无措,拘束得红了脸,或许,我的阅读也多少感受到了他散文的一些精妙之处吧。他说一部散文集已交付出版社准备出版,以后一定会送上一本。 我之前知道儒雅内秀的杨波写一手笔画刚健、字体洒脱的毛笔字,让我想不到的是,他在繁忙的公务以及紧张的学术讨论之外,竟能写出一部众体兼备、独具特色的散文随笔集,这令我对他越加刮目相看、心生敬佩之意了。 杨波的硕士与博士都是讨论近代文学方向,博士论文讨论近代以来的域外游记,由于长期耕耘在中国文学大变革与大转型的近代文学领域,他获得了较为广博的学术视野,再加上近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天然联系,他的古典文学素养也日益丰厚。这些个人修养,在《雪满山》中很自然地呈现出来。 我强调杨波的“学者之文”,意在说明作为一个学人,知识累积、文化素养、学者品行对于他散文的影响——这不但表现在取材与题材领域,也表现在文体及语言乃至情感的营造与表达。我强调学者之文,也并非忽略杨波散文作为“文人之文”的真性情与放达的一面。 “雪”“冬”意象:孤独与温馨 通读杨波的散文,“雪”的意象不时在文本间闪现。《雪满山》一书的题目,源于集子中的一篇同题散文,也是化用了王维“开门雪满山”的诗学意象,从题目命名就已经显示出杨波对雪的钟爱。我们不难发现,大凡文人雅士,不喜爱雨的似乎大有人在——如周作人就以“苦雨翁”“苦雨斋”自居,但讨厌雪的似乎并不多见。大家不要忘记,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是发生在“雪夜”,而不是“雨夜”,我想,倘若王子猷是“雨夜访戴”,那会更能显示他的潇洒自适与性情豪放吧,也許王子猷访戴是假,他的真实目的或许只是享受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个人在白茫茫的雪地里尽情畅游而已。是的,雪的确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抚慰,官场失意的柳宗元在“雪”中“独钓”时才能排遣他身心的疲乏与孤独,那些宦游的士子在柴门犬吠声中,才能真切感受到风雪夜归的温馨。人们有时想喝上一杯酒,也希望营造一个“晚来天欲雪”的氛围,欣赏梅花,也希望有雪陪伴——“有梅无雪不精神”。 可见,在中国的诗学与文化原型中,“雪...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者之文与主体形塑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