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议中国财政赤字政策的取向 财政赤字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应对短期经济波动熨平经济周期的重要手段,在经济进展某些阶段上也是扩大公共投资、提高经济长期增长率的重要方式。赤字政策的使用,既要有量的考虑,即赤字率高低的选择,也要有质的考虑,即赤字使用方向上的选择。赤字政策假如运用得当,能够起到维护宏观经济稳定、促进经济进展等多方面的作用。 财政赤字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纵观各国经济进展史,特别是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的经济进展史,我们发现财政赤字政策使用相当广泛,这些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仔细讨论借鉴。 一、财政应追求长期平衡而不是短期平衡 财政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政策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但这种平衡主要应立足于长期平衡,而不仅仅是短期平衡。从历史上看,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赤字率在短期内都曾出现过较大的波动,如从 1981 年到 2024 年的 20 年间里,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和英国的赤字率最高分别达到过 6%、7.3%、6.0%、3.3%和7.7%,但其长期赤字率则基本稳定在 2.5%左右。上述几国过去 20 年间平均赤字率分别为 2.6%、2.5%、3.1%、2.2%和 2.6%。这说明在一定时期根据实际需要实行一些短期的财政赤字,以此换来财政长期的平衡是必要的。归根结底,财政平衡是要以经济长期持续进展为基础,脱离经济总体情况的财政平衡既无意义也不可持续。 财政赤字在短期波动而在长期平衡首先是由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引起的。除去战争因素赤字较高的年份往往都是经济比较萧条的年份,如美国 20 世纪以来出现过四次赤字比较严重的时期,赤字率超过了 3%,究其原因都是由经济萧条引起的。而随后的赤字率下降甚至赤字减少出现赢余又都是经济状况转好、经济进入复苏和高涨期的结果。比较典型的如美国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的经济高增长最终消除了美国的巨额财政赤字,并转而出现赢余。因而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上,财政收支是不平衡的,而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中,财政收支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则又应是相对平衡或是基本平衡的。 除周期性因素外,经济社会进展阶段的不同也对财政的短期与长期平衡产生影响。在不同的经济社会进展阶段,要求政府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相应政府的支出强度与结构也有所区别。在某些阶段上政府为实现特定的公共政策目标,赤字会大一些,结果可能导致在某些阶段上财政的不平衡。但财政的短期不平衡是为了经济社会的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