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建筑房地产类法律服务人才培育模式讨论建筑房地产类法律服务人才培育模式讨论 【摘要】工程管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总结了基于工程管理专业背景下的复合型法律服务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了当前高校在培育此类人才时存在的不足,并探究性地论证了在工程管理专业下设置法律服务人才培育方向的可行性及其优势,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专业课程的优化设置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工程管理;法律;培育模式;课程设置 工程管理专业是 1998 年国家教委对高等教育专业进行调整时成立的专业,代替了原来的建筑经济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专业,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下的二级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人才培育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养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1]。 近年来,基础工程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迅猛进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为其提供相应的保障,也得益于高校为社会培育了一大批懂得相关建设专业知识的高素养人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进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长远要求,使得高素养工程管理专业人员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还有很大的进展空间。培育懂技术、能管理、会法律的高素养应用型的复合型法律服务人才,对于拓展专业进展空间,提高所培育人才的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对促进我国法律教育的进展也具有特别意义。 一、培育建筑房地产类法律服务人才的模式选择 在工程管理专业下培育法律人才,即复合型人才,就是要使所培育的学生能够达到工程管理专业外法律专业的专业水准。 第一种为美国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进入法学院攻读法律的人才必须先有一个非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然后经严格的法学院入学考试才可入读法律专业,一般学制为三年[2],这属于讨论生教育的垂直水平复合。中国借鉴了国外经验,创建法律硕士培育模式,招收对象对非法律专业的本科生,学制为两年,即文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章中提到的本科为工程管理的法律硕士。这种培育模式迎合了高层次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需要,满足了社会对法律服务人才既懂专业知识又懂法律的需要。 第二种模式为工程管理专业下加强法律模块的培育模式,属于本科教育的横向水平复合。目前培育建筑房地产类法律服务人才的任务几乎还是由法学专业院系来承担,在工程管理专业下培育此方面人才的院校几乎没有。法律专业的教育以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