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稻主要虫害及防治二化螟一、形态特征成虫卵幼虫蛹 世循环,主要以幼虫钻蛀茎秆为害。二、为害症状二化螟蚁螟孵出后, 先在叶鞘内侧群集为营为害,造成枯鞘二龄以后分散转株为害。分糵期造成枯心苗; 孕穗期形成枯孕穗或虫伤株;抽穗期形成虫伤株或自穗。三、生发规律二化螟在我国自北向南发生1 5 代不等四、影响发生的条件1、以幼虫在稻桩、 稻草中越冬, 不同越冬场所的幼虫化蛹、羽化期有明显差异,形成多个蛾高峰。2、耕作制度和栽培管理影响二化螟的发生,直播、抛秧、移栽,发生程度不同。3、品种:一般籼稻比粳稻受害生,特别是杂交水稻,秆粗叶阔,叶色嫩绿,卵块密度高,则受害生。4、气候:气温 22 26℃相对湿度 80% 90%,有利于螟卵孵化;在 20 30℃之间,湿度在70%以上,有利于幼虫的发育。5、天敌:二化螟的卵、幼虫、蛹都有相对应的天敌,保护、2 利用好天敌防治二化螟。五、调查方法根据当地病虫测报的病虫情报在防治适期前调查。枯鞘:每块田调查 100 丛,当枯鞘率超过10%时,应及时防治。枯心:每块田调查 100 丛,当枯心率 2 3%时,应及时防治枯心。自穗:抽穗 5%(破口)和抽穗80%各打药一次防治白穗。六、防治技术根据当地病虫测报站的病虫情报,在卵块孵化始盛期进行防治。可选用的药剂: ○1 每 667 ㎡用,“甲杀”或“字蛙”700 100 毫升; ○2 每 667 ㎡用“赛燕”或“宇旺”70 100 毫升。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兑水30 45 千克均匀喷雾,轮换使用。七、防治中常见的错误方法1、秧苗移栽到大田,不打“送嫁药”2、不见“枯心”“白穗”不打药3、打水量少(有些地区只打1 桶水),防治效果差4、打药后的防治效果鉴定不科学,农户往往要剥开水稻稻杆看到死虫才证明防治效果好,否则就认定为效果不好,实际上打药后如果为害病状不再出现(枯心、白穗),就说明打药后防治效果好。三化螟3 一、形态特征成虫卵幼虫蛹 世循环,主要以幼虫钻蛀茎秆为害。二、为害症状水稻苗情和分蘖期, 初孵幼虫从水稻茎部蛀入,大约 1 周左右,造成枯心苗。孕穗末期到抽穗初期,初孵幼虫从包裹稻穗的叶鞘上或稻穗破口出侵入,取食稻花发育二龄, 在到稻穗茎部咬孔侵入,并咬断稻茎造成白穗。三、发生规律三化螟的发生代数, 随气候不同差异很大,全国各地每年发生 2 7 代不等。四、影响发生的条件三化螟的发生为害主要受水稻耕作制度、生育期、气候、天敌等因素1、栽培制度:单双季混栽的地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