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河南焦作201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版含答案汇总

河南焦作201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版含答案汇总_第1页
1/15
河南焦作201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版含答案汇总_第2页
2/15
河南焦作201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版含答案汇总_第3页
3/15
河南省焦作市2016-2017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暮春时节,惠风和畅,清声玄泉,绿水碧天。大自然给人们许多启示。王羲之想到的是孔子,是孔子和他的帝子曾点、公西华、子路和冉有讨论理想追求、治国治世时的情景。孔老夫子欣赏曾点所描绘的和平与恬静的图画:“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 ?先进》)王羲之所谓“咏彼舞雩,异世同流。”正是与孔子的隔世关照和回应。经历世态变幻, 遭遇战乱与政治动荡的王羲之,其思想是非常复杂和矛盾的。他渴望见到曾点描绘的盛世图景,但此时已是暮年,老之将至,令人悲怆。对于“死生”的理解与觉悟,不觉就有了“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历史沉重感。在宇宙间,自己在追问的同时,也必将被后人追问。而庄子的“等生死、齐万物”竟又是那样的“虚诞”和“妄作” 。生命的有限,实在是令人无可奈何的事。一个一直崇尚道家“清静自然”思想的艺术家,最终扬弃了老庄的“生死”观,站在生命意识的巅峰上回应千年的圣贤。这已经不是一个狭仄的关怀,而是对历史、哲学和社会人生的广泛的思考和关怀。(摘编自刘长焕《书法名帖<兰亭集序 >文学欣赏层面长期被忽视的问题讨论》)王瑶先生说: “我们念魏晋人的诗,感到最普遍、最深刻、最能激动人心的,便是那在诗中充满了时光飘忽和人生短促的思想与情感。生死问题是中古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对死亡的感叹和忧伤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已大量涌现,如“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雄豪如魏武帝曹操也发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曹植亦说“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西晋石崇的“感性命之不永, 俱凋落之无期”等,无一不是这种意识的反映。(摘编自程丽芳《深于情者的生命恋歌:王羲之<兰亭集序 >与<兰亭诗 >解读》)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和《华夏美学》中,曾精辟地指出,汉末魏晋时代的文人士子,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有两个鲜明的群体特征,就是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的觉醒。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鲜明地表现在他们对人事无常、生命短暂的悲慨上。这种生命意识觉醒程度之强烈,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直接地面对生老病死、人事变迁,还是在宴饮聚会、览物观景时,都会触目伤怀、兴发感动、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河南焦作201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版含答案汇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