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 2016-2017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60 分)1. 《礼记· 乐记》云: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说明“制礼作乐”在当时的主要功能是A. 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B.巩固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C.构建和谐平等的社会环境D.规范广大民众的行为准则2.《礼记· 乡饮酒义》中行迎宾礼时,把宾、介、众宾分为三等;行献宾礼时,对宾有“献”、“醡”、“酬”:饮酒作乐、旅酬以及撤俎之后,彼此劝酒,不计爵数,是为了使人尽兴,安乐而不混乱。这在本质上A. 强调贵贱有序,维护统治 B.体现繁文缛节,社会落后C. 意在增进感情,联络乡谊 D.说明思想教条,效率低下3.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的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A. 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B.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4. 王夫之指出:“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席诸侯之权,刺史牧督司方伯之任,虽有元德显功,而无所庇其不令之子孙。”这主要是说A. 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分封制之下地方分离倾向严重C.封建制被分封制破坏D.郡守县令的职位不能传给子孙5.《尚书大传》说: “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A. 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 B.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C.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 D.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经常出现任用出身低下的人为高官的现象,如齐之管仲、秦之百里奚、楚之孙叔敖、吴起等等。这一现象在本质上A. 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导致血缘政治的逐渐瓦解C.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诉求 D.为官僚政治出现奠定基础7.学者张鸣指出: 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 ,所有的官员 (管理者),都是皇帝的雇员,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