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当食物“腐变”成毒 解肝毒最快的的食物当食物“腐变”成毒 解肝毒最快的的食物 当食物“腐变”成毒 邱泽武 一盘油炸田螺,一份炒南瓜片,让一个不满 3 岁的女孩毙命。这是两年前发生在四川宜宾一户农民家庭的悲剧。“油炸田螺是前几天的,但闻起来没有多大异味,而南瓜的下部分是腐烂了的,我们把腐烂的地方剜掉了,剩余部分炒来吃。”女孩父亲痛苦的回忆道。他吃的不多,没有觉得有多大的异样;而吃得较多的女儿很快出现腹痛症状,嘴皮发乌,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期间,妻子也出现腹痛症状。 这则新闻给“吃剩族”当头一棒,也为人们拉响了腐败变质食品中毒的警钟。 腐变食物弃不足惜 腐败变质的食物是引发食物中毒的最大“祸源”。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食用的奶制品、肉类以及一些剩余的饭菜,在加工、储藏或运输、销售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有害细菌感染而腐败变质。尤其在每年 5~10 月的高温高湿条件下,各种细菌、霉菌“疯狂”生长,食物易被污染。如若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黄曲霉菌等污染而产生毒素,即使将食物煮熟煮透也很难分解,食用会中毒,甚至导致死亡。食品腐败变质的前提,取决于食品本身的性质、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食品所处的环境等因素。三者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很多人舍不得将剩的饭菜、面食或熟食等扔掉,即使出现变质、发黏现象,也试图将腐烂变质的部分去掉,再高温蒸煮一下食用。孰不知,如此“节约”可能是在“浪费生命”。我们不可能将腐败变质食物中的病原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彻底清除,而高温蒸煮对不少细菌是无效的,更不能完全破坏其繁殖时产生的毒素。因此,面对腐败变质食物态度要坚决些,不要心存侥幸。 “毒”高没商量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腐败变质的食物中毒多数为细菌性中毒,少数为霉菌感染所致。其中感染型食物中毒(细菌直接引起中毒)以沙门菌食物中毒占首位,毒素型食物中毒(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中毒)以肉毒素中毒病人较重。霉菌感染常因进食黄变米、霉变甘蔗、变质毒蘑菇而中毒。 臭豆腐、豆豉、面酱、厌氧储存的牛羊肉(如真空包装或罐头)等,是肉毒中毒的主要诱因。肉毒杆菌芽孢在适当温度及厌氧条件下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的肉毒素。肉毒素的毒性很强,又极耐热,很难清除。笔者曾参加了 20XX 年9 月河北、山西两省相继发生的 60 多例肉毒素中毒病人的处理,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多家食品厂生产的“肉疙瘩”火腿肠中检出了肉毒素。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