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我国引渡制度浅析我国引渡制度浅析 【摘 要】 引渡是国际法中的重要制度,成为推动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打击犯罪和追逃追赃的重要形式。我国建立了一系列引渡制度,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顺利开展引渡活动,因此有必要加以完善,以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 引渡制度 完善 一、引渡的含义与特征 引渡是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提起引渡的一方是引渡国,移交的一方是被引渡国,被移交的人是被引渡人。 引渡是针对外逃人员这一特别群体所设置的特别制度,因此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请求引渡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即只有主权国家才能成为请求引渡主体,而且这一主体必须具有“请求权”,当主权国家是被请求引渡人所属国或者犯罪地国或者被害人所巧国时,才具有所谓的诸求权;二是引渡有特定的发生前提,即引渡的犯罪行为必须是双方都认为是犯罪的行为;三是引渡必须有特定的依据,引渡并不能随意进行,必须依照多边引渡条约或双边的协定;四是引渡是国际司法协助行为,需要国家间的协助与配合。 二、我国引渡制度的进展 我国引渡制度的历史进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探寻摸索阶段,建国后,我国既没有引渡的国内立法,也没有引渡的实践,理论与实践均处于匮乏的境地,此期间,立法者以加入国际公约为基础,汲取经验。1978 年,我国加入了第一个含有引渡条款的国际公约《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公约》;建立进展阶段,1993 年我国与泰国签署了双边引渡条约,这是我国首个缔结的以引渡为内容的双边法律法律规范,这表明我国引渡实践开始纳入法制的轨道,此后七年中,我国与 12 个国家缔结了双边引渡条约,并着手在国内法律法律规范补充了引渡相关内容;完善阶段,20XX 年 12 月,《引渡法》发布,在此阶段,我国缔结的双边引渡条约和加入含有引渡内容的国际公约数量快速增加,引渡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法律法律规范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国内关于引渡的单行法律为《引渡法》,其颁布和实施,弥补了我国引渡法律制度上的空白。虽然文字有限,章节和条款不多,但该法律包含了实体法与程序法,融合了我国涉及引渡的其他国内立法和签署的国际条约,借鉴了我國参加的国际司法实践,对推动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刑事司法合作有重要意义。其他规定了引渡相关内容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