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探寻教科研课题管理的创新之路探寻教科研课题管理的创新之路 “中部农村地区教学现代化推动策略讨论”,是宜都市承担的省级“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五年前拿到课题立项通知的时候,在欣喜的同时不免有些担忧;而五年下来,我们如释重负。因为我们不仅顺利通过省级结题,获得了宜都市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奖,还用五年来的坚守和潜心探究,破解了大课题难于驾驭、容易做虚、甚至中途夭折的难题。五年来我们紧扣“三个创新点”,做出了一些值得回顾的探究: 一、创新管理机制,推行“智囊团加实验基地模式”,强化课题运行的力度。 其主要做法是:构建双主体运行机制,以“项目组”为主力军、“项目学校”为主阵地,实现骨干引领、项目攻关。“中部农村地区教学现代化推动策略讨论”涉及三个维度的目标。一是“教学内容现代化”,即追求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等方面认识和理解的先进程度;二是“教学方法现代化”,即追求教学制度、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的建立和使用的先进程度;三是“教学手段现代化”:即追求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和配置的先进程度。为了在全市有效推动实验工作,我们实行自愿报名、申报竞选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选拔认定了教科研意识较强、教科研能力较高、教科研组织与管理水平较强的六名中小学骨干老师,分别担任中小学上述三大项目的组长。智囊团本课题的总负责人与 6 位组长构成,同时又履行组织管理的职能。 对于项目组长,由教研室下聘书,交权利,给待遇。比如,常规工作调度可以邀请学科教研员参加活动,可以指定下次活动的承办学校,可以分解具体任务给相关学校老师,定期不定期视导实验学校,等等。总体整合与协调工作,则由由本课题组总负责人负责。 以同样的方式,我们公开招标确定了第一批参加讨论的项目学校,项目学校就是课题的实验基地。项目责任人组织开展讨论活动的主阵地,通过点与面上的讨论,通过批次滚动进展,5 年来,带动和辐射了全市五十多所中小学参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加讨论活动。在 5 年的讨论过程中,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任何一个专题的讨论,任何一个难关的突破,都体现出项目负责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项目学校也是如此,他们为推动实验而主动谋划,不惜人力物力,承担讨论任务,成为出经验出成果的源头之水。“智囊团加实验基地的模式”改变了我们的实验工作,课题实现了集团化集约化管理、专班化和常态化管理。将目标与责任统一、机构和基地的职能统一,将各种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