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摹写山水,钩深致远摹写山水,钩深致远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个个活泼生动的神话传说,一则则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一处处清韵无穷的山水林麓,郦道元用它们构建了《水经注》的地理世界,留下了一部具有多重文化意蕴的经典。 汉魏六朝是中国地理知识大进展的时期,产生了很多地理学著作。其中,《水经注》是最引人瞩目的一部。全书共四十卷,篇幅宏大,内容丰富,为北魏郦道元(472—527 年)所著。 郦道元,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字善长,曾任北魏御史中尉、冀州长史、关右大使等职务。他在《水经注》序中写道:“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他认为水能浮天载地,浸润万物,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物质。因此,他以川渎河流为经脉,来记述和描摹山川大地。在此过程中,他并不满足于对自然地理进行简单的记载,而是注重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山水审美等融入其中,使得《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学著作,更是一个承载多重文化意蕴的有机整体。 瑰丽奇特的神话传说 远古以来,中华大地上就流传着众多的神话传说,《水经注》里便记载了不少。这些故事想象奇特、妙趣横生,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给阅读带来别样的兴味。 《水经注》卷十四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热衷于长生不老,想要修筑通往海中仙山的石桥,海神为此特来相助。当秦始皇铭感海神的厚谊,想要当面致谢时,海神却说:“我长得比较丑,只要你们不画我的样貌,我就同意相见。”石桥又往海中修筑了四十里之后,海神果然如约来见。见面时,有一个工人偷偷地用脚在地上画像,海神觉察后大怒:“帝负约,速去!”秦始皇赶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紧调转马头往回奔,马蹄所过之处,石桥全部倒塌。他牵强赶到岸上后,发现作画的工人已淹死在海里。当地的石头因此呈现出群趋往海中凸起的样貌特点,“众山之石皆倾注,今犹岌岌东趣,疑即是也”。 这段文字的本意是为了说明齐地滨海某处,岩石向海面突出的成因,但作者别出心裁,采撷了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它以历史上真实的秦始皇为主人公,以他与海神相见的始末为题材,虚实结合,情节曲折生动,令人过目难忘。但秦始皇为史书上著名的暴君,海神作为具有正义感的神祇,缘何为他效劳筑桥?这与秦汉以来精英阶层对秦始皇所持的批判态度显然有别,但体现出普通民众以帝王为神的崇拜心理,富有民间传说的质朴特色。 神话故事也是各地民俗文化的展示。如《水经注》卷三十三记载,李冰在治理都江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