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杨卓娅:我的脑海始终亮着航标灯杨卓娅:我的脑海始终亮着航标灯 大海的女儿讲述大海的故事。本期“特别关注”推出杨卓娅的短篇小说二题,写的是渔村故事,表现人与人,人与海的关系。杨卓娅的策略是没有直接写大海,而是将人物活动范围限定在海滩,但是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大海的存在。而且,杨卓娅进一步做出限定,让小孩承担起叙事的视角,由此展现的大海故事,就有了别样的意味,像一幅图画留出了空白。 主持人 谢志强 谢志强:这两个短篇小说,有一个基本的事故框架:一个小孩和一个大人 ,环境都是大海或者说是海滩,但有大海的形象作为背景。同时,小说包涵了痛苦、苦难和孤独以及小孩、大人、大海等基本元素。 而且,两个短篇小说都选择了第一人称叙事——小孩的视角展开故事,这意味着,以儿童的视角去进入成人的世界,潜在的主题是成长。甚至,对小孩而言,在应当是天真、单纯的年龄,却过早地涉足了成人世界的痛苦、孤独甚至苦难。于是,就有了成长的“苦恼”。 《青蟹酒》里,小男孩所听所看的是成人世界的逸闻,涉及到死亡。但是 ,小男孩只是单纯的向往听故事,向往大海。换句话说,是故事在呼唤,大海在呼唤。他还弄不懂故事里流露的生死的沉重和苦难,他被成人的世界限制,只能听只能看。小男孩一旦行动,就冲破超越了成人世界的禁忌(包括恩恩怨怨),正是这种单纯的向往,在某一点上,让大人的秘密和小孩的秘密达成了平衡,那个点就是“青蟹酒”。 《拾小海的姆妈》中的小女孩,是被推入或卷入成人世界的。因为,她被迫承担了成人的角色,便有了切肤之痛。与其说是被蟹钳咬手指之痛,还不如说是后母造成的心灵之痛。 这样,小男孩和瞎老人,小女孩与苦女人,各自通过送青蟹酒、送鸡蛋的深化沟通,形成了某种亲近关系,虽深浅的层面截然不同,但均为对成人世界的一种发现。选择儿童的视角,讲述小孩和大人的隐匿故事,你可能不是刻意。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但是,这种视角的选定,是出于讲故事的便利,还是潜意识的作用? 杨卓娅:选择儿童为视角,确实不是刻意,而是一种潜意识里的动作。以孩子的目光来打量世界,是因为我信任,孩子眼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因为他们心中的世界还没遭到破坏。不幸的是,强横的成人世界总在向他们侵袭,美好不断遭受瓦解。 《青蟹酒》中爸妈对瞎眼银的恨,丝毫没有因瞎眼银遭遇的不幸而减轻。这种恨折射到孩子心上,令他产生了不安和困惑。怕遭受处罚,他想躲避瞎眼银,却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