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标本兼治:多方位应对糖尿病性胃肠功能障碍|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标本兼治:多方位应对糖尿病性胃肠功能障碍|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及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延长,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亦越来越多见。在 1 型糖尿病患者中,早期即有合并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趋势;而 2 型糖尿病患者则随着病程的延长,胃肠道症状的发生亦会不断地增高。 胃肠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与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和一些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如肾脏病变、糖尿病足、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外周神经等)缺乏明显的一致关系,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出现常常早于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的出现。 目前对于糖尿病性胃肠功能障碍的原因还不能完全阐明,主要认为是血糖浓度过高使糖尿病患者胃肠道的一些神经、肌肉发生功能障碍,如内脏神经细胞变性或坏死;高血糖本身和胃肠道分泌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胃动素水平的改变也明显影响胃肠道运动功能;微循环障碍影响自主神经和肠内神经系统的微循环灌注以及导致消化道平滑肌变性等。以上各种致病机制,对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和进展可能起促进作用,表现为患者胃肠动力异常和胃排空紊乱,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表现 糖尿病性胃肠功能障碍常累及消化系统的多个脏器,也可对其中个别脏器的功能影响较为突出。一般将糖尿病性胃肠功能障碍分为糖尿病性胃病及糖尿病性肠病。 临床上有 29%~76%的患者有胃运动功能障碍,即“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性胃轻瘫(DGP)又称为糖尿病性胃麻痹或糖尿病性胃潴留,是指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上因胃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以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特点是胃肠收缩力及张力下降,蠕动减慢,排空延迟。约见于 50%的糖尿病患者。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患者主要表现为胃部不适、腹胀、上腹饱胀、早饱、反复呃逆、慢性恶心和发作性呕吐等症状。而食管功能障碍则表现为食管蠕动及动力减弱、食物通过时间延长,从而引起烧心、胸骨后痛苦、吞咽困难、呃逆、胸部不适等症状。 糖尿病性肠病即伴发小肠、结肠和肛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也十分常见,这类患者病程长,病情多较重,多合并有自主神经及周围神经病变,有报道称其发病率为 16.7%。它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严重者可伴下腹或骶部胀痛。部分患者有胆道的运动功能改变及广泛性动脉硬化,出现无胆结石性胆绞痛及肠缺血。糖尿病性腹泻常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