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校本研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助推器校本研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助推器 我国应该是世界上教科研体制最规整的国家,就教科而言,国家层面有教科所,地方直到学校层面有教科所和教科处(室);就教研而言,省级层面有省教研室,市县乃至学校层面有教研组。借由这样规整和完备的体制架构,科研能力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老师进展、老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的重要指标。也因此,就学校管理而言,教科研工作尤其是教研工作便是任何一所学校、也几乎是所有老师不敢放松懈怠的大事。 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这样一种几乎全体老师和学校管理者全员参加的“举国体制”,投入的力量,与所获得的回报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相关呢?这样的教科研制度和方式在现实教育中是否还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呢? 我的一个基本推断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进展,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已经逐步从宏观和中观层面的矛盾为主转而为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矛盾为主。顺应这样的变化,基础教育阶段的教科研,基本的思路和格局应该调整为,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在各级教育行政的大力支持、积极推动下,在各级教科研机构的积极引领和科学指导下。有序策划和逐渐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直至建构和完善各具特色和个性的校本研修制度和文化。 本文结合具体的教研实践作些粗浅的分析,以期有利于校本研修有序、有效地开展。 一、研修导向中的问题与改进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阔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教学讨论的认识和实践都有了较大的改变,老师的讨论与其教学实践之间“两张皮”的现象有所缓解,但教学讨论表现为一种形式和样子,或者是为自己的工作实绩和评价添加砖瓦,或者是为学校的所谓“荣誉”增加色彩的功利因素并没有彻底消除。于是讨论本身,对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的促进价值和意义也就十分有限,讨论的过程仍然呈现出形式化、走过场的问题。 一线老师究竟为什么要做讨论呢?我个人以为,首先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某一知识点的教学中遇到困难,老师首先苦思力行,但仍然无力加以解决,这时候就需要同伴的支持和帮助,仍然不能解决,可能还需要更高层次的专家的专业引领,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其次是为了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一个老师的学习和进步是伴随其整个教育教学的全程的,除了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上的日常工作,比如备课——钻研教材、上课——与学生研讨是一种学习和讨论,带有专题、主题性的讨论可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