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民间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民间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我国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孩子的知识来自直接经验,书本知识是间接经验,不易为孩子所理解。首先要教孩子真的、活的东西,让孩子对事物有正确的印象。大自然就是孩子天天接触的,应以此为活教材。因此,作为山西省晋城市城区的一所公办幼儿园,立足幼儿生活环境发现、挖掘与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民俗民风中所蕴含的教育资源,整合并转化到幼儿园课程之中,既有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逐渐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幼儿生活、贴近自然,又有利于促进幼儿情感和社会性进展、并增强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同时也利于老师建立正确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观,能基于幼儿生活经验从自然和生活中取材组织教育活动,不再唯教材而教教材,从而建构出富有地方特色、个性化、多样化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幼儿园课程资源应该在继承和发扬主流文化的教育内容同时还应考虑如何挖掘地方特色的教育内容,从而帮助幼儿了解各地区的文化生活,感知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育幼儿理解、尊重、包容、平等的民族情感和态度. 一、搜集、拓展具有地方民间艺术、民俗特色的教育资源 1.搜集资源 我在教学中通过上网、查阅图书资料和深化民间、探访文化艺人等途径,搜集具有地方民俗民风特点的文化资源.在搜集的资料基础上,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地方民俗民风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逐步确立了选择具有文化资源的标准:一是生活性,所选择材料必须贴近幼儿生活,利于幼儿身心进展,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二是有“儿童趣味性”,具有对幼儿的文化教育价值,主要涉及本地区的饮食文化、歌舞、传统服饰、建筑、民俗文化等。 2.精心筛选资源 根据选择标准,结合幼儿好动、好奇、思维具体形象、极富想象力和制造力等特点,筛选课程内容。在饮食方面选择了幼儿喜爱的特色饮食,例如,面食、面塑等;在歌舞方面,选择了具有特色和喜闻乐见的山西民歌等;在服饰、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建筑文化方面,选择了幼儿在生活中常常能够见到的绣花鞋、古老院落等;在民俗文化方面主要选择了传统节日,例如端午节、中秋节,包括一些日常交往礼仪等。此外,山西物产丰富、盛产瓜果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作物、动植物等,孩子对这些充满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利用季节作物,发现、挖掘、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来展开教育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通过一系列活动很容易萌发幼儿爱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