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孔子 (一) 教育作用论 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从社会与个体发展两个方面系统地论述教育作用的教育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也就是说,人的先天禀赋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环境和教育的结果。人的聪明才智不是先天的,主要是靠后天习得。 (二) 教育对象论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这一教育主张强调在教育上打破氏族,等级的界限,使那些愿意学习而条件又允许的人,无论富贵,贵贱以及“国别”,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利的机会。 意义: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垄断的局面,把教育对象从贵族延伸到平民,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所以,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教育目的论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即“士”,“君”和“成人”。孔子弟子子夏提出的“仕 而优 则 学,学而优 则 仕 ”,比 较准 确 地概 括 了孔子关 于 教育目的的主张。 (四 )互 教互 学,当 仁 不让 于 师 他 教导 学生 在“仁 ”面前 不分 师 生 ,学生 不必 谦 让 老 师 。他 说:“当 仁 ,不让 于 师 。”这与亚 里 士多 德的“吾 爱 吾师 ,吾 更 爱 真 理 ”的思 想 如 出一辙 ,而比 亚 里 士多 德早一个世 纪 。 墨 子 (一)“尚 贤 ”是墨 子学说中的主要观 点 之一,也是他 的教育目的论。这决 定 了墨 子崇 尚 贤 人政 治,墨 子所推崇 的贤 人,是“厚 乎 德行 ,辩 乎 言 谈 ,博 乎 道 术 ”的人。 (二)教育内 容 墨 子为 了培养“厚 乎 德行 ,辩 乎 言 谈 ,博 乎 道 术 ”的贤 士,创 造 性地确 定 了一套 很有特 色 的教育内 容 ,大体上包括 以下 几 个方面。 1.政 治和道 德教育 墨 子在教育内 容 上强调以兼爱 为 核 心的政 治和道 德教育。 2.培养思 维 能 力 的教育 战 国时期 的百 家争 鸣 使得辩 论的方法成为 了专 门 的学问 。为 了形 成“兼士”的判 断是非 和与人辩 论的能 力 ,墨 子创 造 了自 己 的“辩 ”学即“墨 辩 ”,一是辩 论的根 据 或 标 准 ,属 于 认 识 论。举 世 闻 名 的“三标 法 ”。二是辩 论的规则 和方法 ,即形 式 逻 辑 。 3.科 学和技 术 教育 墨 子是中国古 代科 学技 术 教育的首 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