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半生缘》中顾曼璐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2 浅析《半生缘》中顾曼璐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吴婧媛摘 要 离开了深切的生活体验, 任何一种创作方法都不可能保证产生出色的作品。成名于本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女作家张爱玲就用她的作品向我们阐释了这一点。她的小说始交织在传统与现代、 西方与东方、都市与民俗不断冲突的背景里。就像她的小说 《半生缘》 一样,其中塑造的顾曼璐形象, 呈现了一种身处 “贞女”与“怨妇”之间的痛楚与绝望,更凝聚着作者对“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紧张关系”的深刻思考。 本篇论文中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顾曼璐的世界,去看看张爱玲笔下这位悲剧女性形象,一起去挖掘悲剧背后的故事。关键字 顾曼璐;女性形象;悲剧比较一. 作者简介及其作品概况(一)作者简介1920 年 9 月 30 日位于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 号一栋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诞生了一名女婴,以致后来成为中国现代作家,那就是《半生缘》的作者——张爱玲。张爱玲原名张瑛,是名门之后,她的家庭门第曾颇煊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人物,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长女。看似幸运的家庭背景,或许会令不少人心生羡慕,但对于张爱玲来说或许恰恰相反。显赫的家世到了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本该有着美好的童年,事实上却是不快乐的,黑暗的。父亲是典型的遗少,旧习气既深,性情又坏。而母亲则颇受西方文化熏染,几度与小姑联抉赴法,伉俪二人不和,最终离异。不久,父亲娶了后母,剩下她和弟弟在二人监督中成长。张爱玲自童年时代起,就生活在这样一种家庭氛围中,或许这是导致她后来作品充满悲观与势力的主要原因。(二)张爱玲作品概况张爱玲是成名于本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一名女作家,五十年代初移居国外,多年来,她的作品不甚为国内读者所知,而在海外华人读者中,则有大批为之倾倒的“张迷”。3 张爱玲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视剧以及文学论著,就连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张爱玲开始投入文学创作是在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开始,这一时期,他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张爱玲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17 岁时就创作了处女作《霸王别姬》 ,成名之际,在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后,小说结集为《传奇》出版,里面涵盖了《金锁记》、《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等。之后又有长篇小说《十八春》 ,中篇小说《小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