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浅析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学数学论文浅析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文/ 匡红华【摘 要】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下面就浅析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几种学习习惯的做法。关键词学习习惯;倾听;审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应用数学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好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成灰烬, 变成木乃伊。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习惯, 善于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争论, 让学生的思维擦出火花,更应在探究后要求学生将语言数学化——用数学的语言描述探究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交流自己的所得和体会,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便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也会愈来愈强烈。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良好的思维习惯,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 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 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 读题目时只读一2 / 5 半,不会分析问题、 不能理解概括题意, 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 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有的同学就画了一个直角, 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 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 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 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 不作深入思考, 而是凭着感觉做。 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肯定不对,一定用减法做了,因为1-3 册只学了 100以内的加减法。又如:在遇到比多少的题目时,有的同学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 而不去思考求的是大数, 还是小数,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好习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反复地观察和比较,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