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随着《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颁布,这门新课程就在全国教育园地的土壤中开始生根了。我校也全启动了《品德与社会》的课改实验,随着课程的实施,站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实实在在地感觉这门课程的新奇气息,也感受到课改的迫在眉睫,更深刻地感悟到这门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下面就我个人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说点自己的体会。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学《家长关爱我成长》一课时:课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十多双手套,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勾出来的。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很多人的心。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二、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纳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我探究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1.明理激情导行模式。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老师为主导,通过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