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湖南援疆林:把爱和希望种在西北大漠里湖南援疆林:把爱和希望种在西北大漠里 卢小伟 周亚明 湖南与吐鲁番,一个在洞庭湖畔,一个在西北大漠,两地相隔 3000 多公里,20 年援疆把两地紧紧地连结在一起。 从 1998 年起,一批又一批援疆队伍肩负重托,饱含深情上天山,与吐鲁番各族人民一道,开拓创新、接续奋斗,共同谱写了团结稳定、繁荣进展的壮美篇章。 公相村的“湘疆林”故事,是这壮美篇章的一个小故事。 风沙刮在身上像鞭梢抽打,步步逼退村庄 吐鲁番市高昌区恰特卡勒乡,属独特的暖温带大陆性千早荒漠气候。吐鲁番因地处盆地之中,四周高山环抱,增热迅速、散热慢,形成了日照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五大特点,素有“火洲”“风库”之称。 公相村地处恰特卡勒乡,被荒漠和沙丘包围的公相村处于风口地段,村庄附近有 55000 亩流动沙丘,是一个典型的受沙尘暴侵害的贫困村庄。 夏日当头,阳光千热而晃眼。在村头,一块“湖南援疆林”石碑后面,十几棵根粗叶茂的胡杨树、桑树,从烈日手中“夺”下一片难得的阴凉。树丛后,一排排梭梭树种在沙坡、沙沟里,绵延铺展 300 多亩,正与风沙展开“失地收复战”。 爬上沙坡,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随处可见—— 随行的维吾尔大爷吾甫尔.阿不力米提指着一间埋在沙里、只露出屋顶的房子说,这里以前都是村民的家,风沙刮过来后,把什么都埋了。 他转身摸着一颗梭梭树的樹干,迎着风沙的一面,树皮已经被磨光,“风太大,沙子也太大,刮向树枝,树皮都被磨掉了。 吾甫尔今年 62 岁,曾在吐鲁番地区新闻工作者协会工作,是土生土长的公相村人。他记得,小时候住的房子、耕种的田,已经被深埋进沙漠里。现在的村子,是搬迁了三次以后才定居下来的。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在公相村北部,亚尔镇、艾丁湖乡、恰特卡勒乡三之间,有一片面积达55000 亩的风沙区。这里曾经水草丰茂,近代以后人类活动逐渐增多,屯田开垦,过度放牧,没有了植被的保护,土地裸露,并逐渐风化成了沙漠。 吾甫尔说,每年 4 到 6 月,7 至 8 级、最大 12 级的大风,就猛烈地刮着,刮掉树叶、葡萄叶,刮掉树皮,刮在人身上像被鞭梢抽过一样,甚至还在墙上“割”下一道道痕迹。这些年来,公相村的农田、村庄,被风沙逼退了 1 公里左右。 大风肆虐季节,很多村民的房屋常常被沙尘掩埋,30 年间村庄被迫搬迁三次,逼退 1 公里多。严重沙化的土地导致当地葡萄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