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漳州木版年画:城市精神的另一种叙述漳州木版年画:城市精神的另一种叙述 林宝卿 周末。阳台。 把自己安放在一只彩色摇椅里轻晃,一杯清茶在侧,茶香袅袅。阳台的墙上,被我饰以绚丽花纹瓷砖,人在其间有浮世清欢的喜悦。 手捧一本红色封面的《漳州木版年画》,漫不经心地一幅一幅欣赏。 窗外绿树摇风。暮春的日光朗朗,明丽地洒在同样绚丽无比的图案上。想起那天跟文友借此书的时候,树荫下她打量我红衣黑裙绣花鞋,衣襟和裙裾有五色丝彩线绣上的斑斓花朵,她玩笑说:嗯,适合写“木版年画”。我也莞尔,此时一片落英颤颤地在风中飘了下来。 我的服饰风格大都属于旧时月色,与木版年画一样,是一种不忍旧时的繁华从此逝去无踪的心情。凭我个人之力,我无法挽留什么,但我可以怀念,可以把它们穿在身上、握在掌心,它们是印在我心底的倒影。 20XX 年 6 月,作为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漳州木版年画,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历史意义,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它的方方面面也备受关注和言说。比如它的兴起、鼎盛直到沉寂的时间曲线,比如它题材涵盖面、制作工艺和流程、分类,比如那些专有名词,什么“幼神”“粗神”“文神”“武神”,比如制作年画的作坊规模和行销范围,除了闽南以外还有闽西南、岭南、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林林总总,网上的文字和本地作者的书写足以让人了解得清清楚楚。 而我只郑重于这些木版年画本身。它们精致异常,它们的色彩是我喜爱的浓艳和绚丽,“悦目”,不用太多的思考,可以即时即刻获得愉悦的体验。 这些丰腴的色彩是有底气的,是从我脚下的这片土地长出来的高兴。可是,它们美好的样子,让我看着看着,却看出了心疼。看出了那艳背后的冷。 我国年画历史,可以上溯到魏晋。那时就有绘画的桃符挂在门外辟凶去邪。对于神奇的力量,人类天生有恐惧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可见的敌人、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不可见的邪祟,可预见的矛盾、不可預见的妖风,总之,防不胜防。那么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和危险隔离开来,画上一道屏障,把危险挡在门外。桃符的作用大抵就是这样,带给自己的是强大的心理安慰。后来,人们把门神的形象画在门上,由此产生了门画——这些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被发明出来之前的风俗。 等到纸张被发明了,雕版印刷也齐备了,木版年画应运而生。 武门神,是年画中最常见也最生动华丽的一类,它们被贴在最显眼的位置——宅院的大门,意在于镇守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