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 1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算式的两种意义。 2 、会读、写除法算式,熟悉并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对比出除法的两种意义,经历除法算式的形成过程,掌握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合作分的过程,培养注意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2 学 情 分 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学习了“平均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认识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理解除法的两种表示意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并会准确读写除法算式,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并会准确读写除法算式。 教学措施:创设情景,灵活处理教材。 4 教 学 过 程 4.1 第 一学 时 教 学 活动 1【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 、出示(大熊猫抱竹笋) 师:同学们,大熊猫今天可开心了!看,他收获还真不少,他想和家人一起分享这些好吃的竹笋。瞧!它拿来了 4 个盘子,怎么分呢?(出示大熊猫挠头的图片)大家能帮帮它吗?(学生探究:当遇到平均分的时候,可以用除法解决。) 2 、同桌为一小组合作拿出你们准备好的盘子动手分一分。用小棒代替竹笋分完后请举手。 3 、学生汇报,老师用磁扣代替竹笋在黑板上演示分的过程。 4 、根据学生刚才已分的经验填空。【黑板上提前板书好的:例 4 、把( )竹笋,( )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放( )个】。 5 、现在请同学们把 1 0 0 根小棒平均放在 2 0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动手分一分。 生: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小棒。 生: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盘子。 师:如果每次遇到平均分的时候,我们都要去动手,你们觉得麻烦不麻烦。生:麻烦。师:数字小还可以,数字大了那就要分很长时间,分得晕头转向,说不好还分错了,有没有好一点的方法呢? 6 、教师引出:像刚才这样把“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