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考试作弊心理与行为特征的对策讨论考试作弊心理与行为特征的对策讨论 摘 要: 在学校考试和各种社会考试中时有发生的作弊行为正成为教育界日益感到头疼的问题。本文从心理学的讨论角度,从专业监考的实际出发,以有效地甄别作弊倾向和预防作弊行为为目的,讨论探讨作弊考生的现场心理变化发生的表象、规律及其外部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在实践操作中被认为行之有效的考前、考中、考后的心理干预方法和技巧措施,以达到控制考场秩序,引导考生心理,预防和减少作弊行为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 作弊 现场心理 外部表象 心理干预措施 不知从何时起,作弊成为考试制度的必带附属品,不论是各级各类学校正常教学中的考试,还是各种升学考试,以及社会考试,只要有考试,就会有作弊。每年学校组织的单元、期中、期末考试,承办的自学考试、成人高考、中考等考点工作过程中,监考老师不时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作弊考生和存在作弊倾向的考生。本文从专业监考的实际出发,讨论如何运用好观察法,以有效地甄别作弊倾向和预防作弊行为为目的,讨论考生作弊的现场心理和外部表象特征,以期尽早发现有作弊倾向的考生,及时实行干预、提醒、警告等心理影响的方法措施,预防作弊现行行为的发生。 一、作弊考生的现场心理与表现 (一)大多数有作弊倾向的考生总是想着先完成会做的考题,在多余时间准备作弊。 大多数有作弊倾向的考生,只要是有一定科目学习基础和做了一定考试准备的,往往都抱着这样的心理。先熟悉全部考题的难易与分布,在能够解答的尽快答后,才会开始考虑用作弊的方法解答不会或没有把握的考题。因此往往作弊行为多发生于考试的中下部时间。只有极少数学习基础极差、什么都不会的考生才会在开考不久就蠢蠢欲动。 (二)面部表情冷静、宁静、不想引人注意是有作弊倾向考生的共同特征 。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从对待学业的态度、品行意志方面来说,欲作弊考生的心理素养是差的;但从敢于或有准备想在考试中以作弊行为获利的角度讲,其本身承受压力的心理能力却是比较强的。很可能以前有过作弊的经历,又因为是有备而来,心理准备充分,又需要在作弊时有不被人注意的前提条件,因此通过对该类考生处于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可以看到,虽然其作弊时处于应激情绪状态,但在作弊未进行或间歇时从外表上看往往显得非常冷静和宁静,心理紧张不易表现外露。 (三)动作表情上往往利用无邪的表演掩饰作弊行为或倾向。 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