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让《品德与生活》回归生活让《品德与生活》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因此老师在进行《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时,应将教学活动置之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让《品德与生活》的魅力在生活中升华,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加活动的强烈愿望,从而让品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 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育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核心内容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努力走进生活,贴进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将“生活化的课堂”,“课堂中的生活”融为一体,使他们在生活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架起品德与生活的彩虹桥,让品德培育回归到生活中去,使传统的思想内容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观察生活,培育兴趣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儿童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所接触的学习内容和他们的现实生活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联系性时,内心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就会被充分激发,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扩大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 在教学活动之前,要做儿童生活的有心人,一方面要了解儿童身心进展的基本特点,了解儿童不同的个性,生活经历等;另一方面,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进行长期地观察,了解儿童的基本情况,通过建立儿童成长袋,逐步积累每个儿童的有关信息,努力使开展的活动从儿童的兴趣、爱好、经验、关注点出发,使儿童都能积极投入活动,在活动中真正得到进展。例如,在 “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这个主题的教学中,我了解到学生经历了幼儿小、中、大班几年的教学,已经知道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要爱学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为班级扫地、擦桌子等。经过幼儿园里培育和锻炼,已初步具备这些能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力,教学时就组织儿童分组表演、竞赛、沟通、互评,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提升生活经历和能力,达到小学生该做到的要求。 在教学活动之中,我还与儿童积极互动,通过参加儿童的活动,给予儿童支持合作来实现对儿童的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开展“我爱我的家”的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不一味去讲述教材里的儿童的家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