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感觉器官 教学要求: 了解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觉器的一般生理特性,嗅觉、味觉及皮肤感觉的特点和感受器。掌握视觉和听觉的原理,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前庭反应。 内容提要: 1. 感受器是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具有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与适应现象等共同的生理特性。 2. 眼具有折光系统(折光成像)和感光系统(感光换能)。眼的视近调节过程包括: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双眼会聚。视网膜中存在视杆和视锥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前者司暗光觉,无色觉,分辨力低,后者司昼光觉和色觉,分辨力高。 3. 视杆和视锥细胞接受光的刺激,所含的视色素(前者为视紫红质,后者为视锥色素)发生构变,产生感受器电位,经多级神经元传递,在神经节细胞处产生动作电位,上传到视中枢形成视觉。 4. 声波通 过外耳 和中耳 传至 内耳 ,被 耳 蜗 中的毛 细胞感受,转 变为听神经纤 维 上的动作电位传入 中枢,在大 脑 皮层 听觉中枢综 合 后产生听觉。 5. 前庭器官是机体对 自 身 运 动状态 和头 在空 间 位置的感受器,同时 可 引 起 前庭反应(包括姿 势 反射 、自 主 神经反应以 及眼震 颤 )。 认识由感觉器官接触周围事物开始。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是认识的源泉。在感觉的产生过程中,感受器或感觉器官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将其转变为生物电信号,沿一定的神经传导通路到达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产生相应的感觉。感觉是由特定的感受器或感觉器官、神经传导路和皮层中枢三个部分共同活动来完成的。 第一节 概述 一、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感受器(receptor)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如体表或组织内部与痛觉感受有关的游离神经末梢、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耳蜗中的毛细胞等。感受器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不相同。根据所感受刺激的性质,可分为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光感受器和温度感受器等;根据所感受刺激的来源,又可分为内感受器和外感受器。内感受器感受内环境变化的信息,存在于身体内部的器官或组织中(如平衡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和内脏感受器等);而外感受器感受外环境变化的信息,多分布在体表(如距离感受器,包括视觉、听觉和嗅 觉,以 及 接触感受器包括触觉、压 觉、 241味觉及温度觉等)。 感觉器官(sense organ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