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电工基础》教学中的理实一体化论《电工基础》教学中的理实一体化 摘 要: 在电工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地从中发现问题,不断地总结,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体化教学的真正目的,并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进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增强其内涵。 关键词: 《电工基础》 理实一体化教学 实践 工学结合 当前许多职校老师还是只注重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往往用统一的尺度、单一的方法来考核评价学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的现象;也有的虽然实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但由于学生不了解专业理论对交际操作的指导意义,出现了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若不加以改进,很难达到一体化教学的真正目的。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老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专业课教学模式,否则就无法完成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更谈不上培育高素养的技术工人。目前,工学结合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受到越来越多职业学校老师的认可。我校全体电工学科的老师一起探究,不断讨论,确立了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这既体现了素养教育的要求,又促进了我校电工电子专业的课程改革,对于改变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下面我举例说明在《电工基础》这门课的教学中我们是如何实现理实一体化的。 一、实践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强学生的记忆 在教学中学生常常碰到的问题是概念抽象、定义难记、结论难懂。在讲解这些知识时,老师不可能用实验得出所有的概念、定义等。加上学校教学设备的限制,以及学生物理基础不牢固,一些学生对学过的概念、定义模糊不清,似懂非懂。 在讲授“电流”这一节内容,介绍导体内电流产生的条件时,学生对“电位”很难理解接受。但假如讲“水位”每位学生都会明白,我们就以“水位”作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比方来解释:家中养鱼的玻璃缸的水混浊了,缸底有不少废物,现在需要清理换水。那么我们得用一根胶管一头插在鱼缸里,另一头插在比鱼缸低的盆子上,这时只要给胶管一定的吸力,鱼缸里的水(上水位)便会向盆子处(下水位)流,“水往低处流”。但假如我们把盛废水的盆子放到与鱼缸同一水平位置上的话,鱼缸里的水是无法流到盆子处的。上水位与下水位的差值就是水位差,有水位差的两水位之间才有水流动。此时便自然引出电位差的概念:在电路上两电位之间的差值便是电位差,有电位差的两点之间就有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