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清初白话小说的崇实精神论清初白话小说的崇实精神 摘 要:清初白话小说的崇实精神,其思想根源的重要方面,是清初实学思潮中经世致用的思想倾向,深层方面则与社会思想文化的世俗化、有用化密切相关。清初白话小说的崇实精神,体现于小说的创作意图、题材内容、思想内容等方面。清初白话小说的崇实精神,也有过于强调文学社会功用的一面,对小说创作产生了某些负面作用。 关键词:清初 白话小说 崇实精神 清初白话小说的崇实精神,就是关注社会现实,强调文学作品有用于世。其思想根源的重要方面,是清初实学思潮中经世致用的思想倾向,深层方面则与社会思想文化的世俗化、有用化密切相关。 清初白话小说创作在以下方面表现了崇实精神。 清初白话小说的创作意图,就是揭示社会弊端,解决社会问题,提倡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这样的创作意图,不仅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世情小说,以世情题材为内容的白话短篇小说是这样,其他小说也如此。如陈奕禧在历史演义《女仙外史》100 回回评,指出其创作意图是:“古今忠孝节义有编入传奇演义者,儿童妇女皆能记其姓名,何者?以小说与戏文为里巷人所乐观也。……若仅出于正史,其文理,解其情事,夫如是而逊国之忠臣义士、孝子烈媛,悉得一一知其姓氏,如日月在天,山河在地,为人所共由,此固扶植纲、维持名教之深心,《外史》之功也。”①芾斋主人在白话短篇小说《二刻醒世恒言》序言中,宣称此书的创作意图是“备拟人情世态,悲欢离合,穷工极变。不惟见闻者相与惊愕,且使善知劝,而不善亦知惩,油油然共成风化之美”②。 崇实精神也体现于清初白话小说的题材内容。社会弊端、伦理道德问题成为世情小说、白话短篇小说的主要题材内容。英雄传奇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的题材内容现实性增强,神怪小说题材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更为紧密。历史演义小说中的时事小说,题材内容本身具有“当代史”的重要特色自不待言,但干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预时政的色彩更为强烈。清初时事小说在选材上相对集中于“魏阉擅权”“剿闯”“辽东战事”“抗清”等,前三者是对明末时事小说的继承,而有些时事小说涉及的时政内容更为广泛,诸如封建专制制度、厂卫制度、文官制度、宦官制度、外戚优逸、党争、官场腐败、朝纲混乱、兵权过操等。 清初白话小说的思想内容,在这样几个方面体现了崇实精神。首先,社会问题意识。伦理失序、人欲横流问题,是其焦点之所在。前者涉及兄弟、夫妻等家庭伦理关系,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