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 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一、消渴病( 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 BNV06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 型糖尿病( ICD-10 编码: E1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 ~3.15 — 2007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中国 2 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 2007 年)。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具体证候诊断:(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②胃肠实热证③脾虚胃热证④上热下寒证⑤阴虚火旺证⑥气阴两虚证⑦阴阳两虚证(2)兼证①瘀证②痰证③湿证④浊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 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四)建议标准住院日≤ 14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 编码: BNV060 )和 2 型糖尿病( ICD-10 编码:E11.902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 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入院急查:全血细胞分析+血型,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血酮体、血乳酸、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干化学血糖快速定量。测量身高、体重、 BMI 、血压等指标。(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 2 小时、睡前、必要检测夜间 0 时、 凌晨 3 时等时间点的血糖),动态血糖监测。(3)糖化血红蛋白、血粘度和血脂。(4)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和/或 C 肽释放试验。(5)胸部正侧位片 +心胸比、心电图、腹部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胰岛细胞抗体三项、C-反应蛋白、DIC 初筛、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肾上腺功能、 垂体功能、心钠素、血浆醛固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