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诚信纳税缺失原因 缺失 内容提要:本文从伦理、经济、法律三个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诚信纳税缺失的原因。文章认为,纳税人首先是一个社会的人,社会的文化背景以及传统习惯会影响其对善恶的推断,进而形成指导其行为的道德意识;同时纳税人又是一个理性的人,社会的经济、法律制度以及税收征管手段的强弱都会对其经济行为产生制约或推动作用。因此,构建诚信纳税体系须从多方面入手,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关键词:诚信纳税、偷逃税、税收流失 一、诚信纳税缺失原因的伦理视角:纳税遵从意识差是诚信纳税缺失的意识根源 从伦理学角度看,诚信纳税是道德行为表现,它的对立面是偷逃税。道德是通过道德主体的内心感悟而自觉实行的行为法律规范及善恶价值趋向,而内心感悟又是道德主体自身修养以及外界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我国现阶段一些人之所以选择偷逃税而非诚信纳税,是有其内在和外在原因的。 (一)传统文化和计划经济制度的影响使公民对税收的认知程度较差,漠视税法的严肃性 1.传统文化的积淀使国人形成了难以改变的厌税观。中国百姓由于受几千年封建帝王的统治,饱尝了皇粮、国税的横征暴敛,使其厌税、恨税情绪根深蒂固,再加上有些税务干部因手中国家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而自傲,在征税过程中自以为是甚至态度蛮横粗暴,由此使人们更倾向于将现在的税收同过去的苛捐杂税联系起来,在这样的思想氛围中偷逃税不但不会受到责备,反而会得到同情和支持。 2.计划经济年代,国家税收的职能极度弱化,税收离国人较远,对于国有企业长期实行财政统收统支的做法,另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因当时收入水平低下,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几乎没有应税所得,因此国民普遍缺乏纳税的意识。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次税制改革,特别是 1994 年的分税制改革,税收做为国家宏观经济重要调节手段的特点越发突出,加之多年的税收法制宣传,公民纳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税意识有所增强,但自觉依法纳税意识仍然较差。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北京、上海、广州 700 余位居民的访问调查表明,51.6%的受访居民承认只缴纳部分个人所得税或完全未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部分人中,13.8%表示不知道税是怎么回事。①可以说,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走过来的中国人并没有强烈的偷税就如同偷钱的犯罪感。 (二)纳税人与政府关系不尽协调导致前者的厌税情绪滋长 1.权利与义务的严重失衡加重了公民对依法纳税的抵触情绪。长期以来,我们对税收的阐述只过分强调其强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