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语文教学中的“三求”语文教学中的“三求” 要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就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作引导。在语文教学中,我通过“求实”、“求活”、“求美”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咬文嚼字——求实 所谓“实”就是通过咬文嚼字增强语感,扎实地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感受其形。老师要训练学生将理解语言与想象画面结合起来的能力,增强对语言文字的形象感。例如《草原》一课中,我抓住“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一句中的“欲流”和“流入”设问:“‘欲流’是说翠色将流而未流,而‘流入’是说翠色已经流入云际。‘欲流’与‘流入’岂不是矛盾了?”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学生说,翠色欲流是说“碧草”绿得浓,那绿色都要溢出来了;“流入云际”是说一碧千里的草原就象茫茫草海,风吹绿草,碧波荡漾,与天相接。这如照像一样,一个是特写镜头,照的是“碧草”绿得浓;一个是全景镜头,照的是茫茫无际的草原。学生从“欲流”与“流入”两个矛盾的词中想象出了一个鲜亮的画面,感受到了静与动、柔美与辽阔、情景融为一体的草原美。 2.领悟其神。作者所描绘的形象和画面之中都饱含着其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训练学生的语感就要引导学生在形象感的基础上,把对语言的理解和生活的体验结合起来,体味语言中蕴含的意思。如《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假如单从字面上讲,不过是低矮的墙头上伸出几枝红红的杏花。假如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与生活的体验结合起来,就有了意境。因此,我在教学时抓住了“出”设问。一问,从“出”墙的红杏,想象一下园中的景象如何?学生答那园中一定是百花齐放,要不满园的春色怎么会溢出来呢?二问,结合上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想一想,这出墙的红杏对诗人的情感如何?学生答那出墙的“一枝红杏”富有人情。三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问,“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出”与上句的“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关”相对,写出了“红杏”的什么性格?学生答那红杏特别希望把自己的美展现出来,它不顾墙围、门关,也要冲出墙外。将对诗句的理解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就体味到了诗的韵味。 3.体味其情。情感是一篇文章的主旨。要训练学生的语感,就要把对语言的理解与情感的体味结合起来,使学生透过课文的字字句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如《中国结》一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结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