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课堂教学言语的两种基本关联课堂教学言语的两种基本关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对话”的理念成为所有学科教学的基本理念,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尤其如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反复强调的是“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沟通的动态过程”。这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将知识和能力融合在交际中。 一、直观感受与总体认知两种基本关联 我们先看一个语文教学的例子: 生 2:我觉得你把对母亲思念的感情读出来了,我想你以后可以读得更好 。 师:既然你说他“可以读得更好”,加个“更”字,说明还有余地呀。(众笑)你还有什么别的见解?同桌要说话了。好,你说! 生 3:我也觉得你读得有感情,但是你有的地方并没有把他的脾气暴怒无常读出来,像“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突然把前面的玻璃砸碎”。他就是——(很平淡的语气读),没有读出动作的暴怒。这就是一点不好的地方。(该生“暴怒”地读了起来,众鼓掌) 师:怎么样?人家对你的评价,你怎么看? 生 1:我觉得你说得很正确。谢谢! 这是小学语文特级老师窦桂梅执教《秋天的怀念》的教学实录,课上边沟通边学习的气氛非常浓厚。 为了让大家印象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教学言语的交际性,我们再举一个数学教学的案例: 著名数学特级老师蒋菊莲讲授“科学计数法”一课时,在黑板上写下54、540、54000、xxxx、xxxx000000000。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蒋老师依次让三个成绩较差的学生读前三个数,而后由大家公认的优秀学生来读最后两个数。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结果是三个“差生”轻易地读出前三个数,后一个优秀学生艰难地读后两个数,尤其是最后一个数,花了相当长的时间。下面的同学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蒋老师赶紧说:“最后一个数字是太长了,有点难为这名同学,不过最后他还是准确地读出来,这不也值得鼓掌吗?” 这个课例对“差生”的关照非常突出,为了让他们能够重拾自信,蒋老师甚至不惜小小地“打击”一下优秀学生,可谓用心良苦。 这就是课堂教学言语关联的实情:既有知识指向的关联,又有交际指向的关联。所以木下百合子说:“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性沟通现象,都是语言教学。”也就是说,所有教学不只是教知识,还是社会性沟通沟通。 认知语言学说得更加清楚明白:“在认知语义学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