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课堂渗透,,延伸补充,熏陶感染,,社会实践课堂渗透,,延伸补充,熏陶感染,,社会实践 一、品德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的、道德的、政治的教育。学前幼儿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育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个性。幼儿出生后,在适宜的生活环境下进展很快。只有全面、和谐地进展,幼儿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为其一生的进展打下良好基础。忽视了任何一个方面的进展,都将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谚语阐释了品德的重要,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就是小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就像与生俱来的一样,长大了都不会轻易改变,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幼稚期(自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幼儿期是培育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传授正确道德行为的关键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很容易接受正确的、美好的、法律规范的刺激。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相连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它主要包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遵守公共道德等。所以我们必须从儿童时就开始着手培育教育,而学前期的幼儿品德教育,正是为造就推动社会进展的人奠定坚实基础的工作。 二、目前幼儿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父母依赖学校或祖辈家长,父母推脱教育子女的责任 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万事大吉,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还有些家长借口工作忙!没有时间看护、教育孩子,将孩子交给祖辈照顾,祖辈家长对第三代的教育过分迁就、溺爱,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依赖任性、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以自我为中心等。 2、老师的德育缺乏针对性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老师面对整个班级的幼儿泛泛而谈,没有区别对待不同品德进展水平的幼儿来因材施教。有的老师没有根据幼儿在品德结构上的差异性问题实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往往实行统一的说教中心模式对待品德结构上有差异的幼儿。很多老师基本上都是上完课就结束了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活动,对全体幼儿和样本幼儿的德育缺乏持续性,老师没有后续的教育步骤跟上。 三、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1、老师要尊重幼儿。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的因素。...